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叩門汽車電子產業 三問家電行業轉向沖動

        叩門汽車電子產業 三問家電行業轉向沖動

        ——
        作者: 時間:2005-06-14 來源: 收藏
            對產業在我國屬于朝陽產業來說,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對近來聯想、康佳、新科、TCL等中國品牌家電企業紛紛進軍汽車朝陽產業來說,似乎命運又回到了起點。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我國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500億元至3000億元,的發展速度將從目前10%的增長率上升到20%。這不能不說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汽車電子的飆升無關

          由于經濟增長點與汽車電子的飆升引來這股家電企業的異動風潮沸沸揚揚:集體迷失、盲目跟風、多元化沖動之類的指責不絕于耳。

          關注這些問題焦點比證明是不是炒作另有風味,“當房地產市場興旺之時,一些家電企業就上房地產項目;當手機火爆之時,一些家電企業又不惜巨資上馬手機項目,反正是什么賺錢就追逐什么,有的企業也因此交了不少‘學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這樣擔憂。 

          但中國家電企業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致命的追問:為什么要進入汽車電子業?家電業造汽車電子的資本是什么?下一個戰場將是什么?資金、人才、技術及管理在哪里?斥資多少進入汽車朝陽產業?

          為何逐角汽車朝陽產業 

          “家電業的奧克斯已經退出汽車業,但家電業競爭激烈,利潤空間不如汽車業好。”家電業某情知人士并不承認家電業是因為行業無利潤的說法,也就是說這個家電業也是蓬勃發展時期,其核心是汽車業的電子行業。

            但中國家電企業加盟汽車配件供應商之列,不可避免地要與跨國巨頭及專業零部件企業展開競爭,這恐怕比家電競爭更為激烈和艱辛。 

          即使這么激烈和艱辛,家電業齊聚熱棒擴張汽車業,比如:產業擴張戰略、資本運作戰略、國際化戰略等。在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上,涉足汽車業電子的產業中,各家家電巨頭各抒己見:

          康佳方面聲音,我們的全線產品將在今年出齊,明年量產。希望3~5年內成為國內一流的大型汽車電子產品供應商。在已經具備車載液晶、車載DVD、車載電話等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康佳目前正在與跨國公司緊密合作,涉足汽車發動機的電子控制系統等汽車部件的關鍵領域。 

          創維方面坦言, 該液晶項目首期投資3億元,分兩個階段進行,目前完成的是第一階段的工作,可生產1~8英寸的液晶產品,首期3個億投資完成以后,將形成年產5500萬塊~6000萬塊的產能。其中很大一部分液晶產品都會應用在創維的汽車電子產品上。

          TCL有關負責人透露,由于目前汽車電子的行業利潤普遍高于家電行業,而且在未來汽車電子占據整車成本的比重將越來越高,如何抓住這一新的利潤增長點,是TCL急需做的事情。

          長虹已公開宣稱,汽車電子產品已成為公司的業務發展重點之一。為此,長虹成立了數碼科技公司,重點從事車載移動電視、移動DVD產品的研發制造。

          有資料顯示,電子產品在汽車成本中的比重從5%增加到25%,在高檔的轎車中更高達40%。這為家電企業提供了創新機遇。但是,家電企業也應該清醒認識到,進軍汽車電子業不會一帆風順。

          然而仔細考量,中國已有1000多家汽車電子企業,但在產品檔次、技術水平上與國外企業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汽車核心的電子控制系統方面,國內基本還是空白。

            不難發現,西門子、飛利浦、摩托羅拉等巨頭企業在汽車電子領域早已布局完畢,有的在這一領域的研發生產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與汽車巨頭形成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

          “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行業”的符號意義肯定比實際意義大,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家電企業這個符號比其他企業大也是事實。稍微回顧一下我們家電進入汽車業的歷史,當奧克斯大張旗鼓宣稱進入汽車業不到一年就推出,我們不得不承認某個行業的形態也一樣。某個意義上的奧克斯說明了什么?

          也許,家電行業認為他們發現了一塊帶有香味豐美的蛋糕,只要用一個小勺子進行深入挖出,里面會有很多“新奶酪”,就足以使他們從家電業從競爭的地獄解突出來進入“溫和而甜美”的汽車業。

          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的汽車電子工業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還相對落后,以衛星導航器為例,國內在該領域要落后于國外,還有諸多技術問題尚待徹底解決。如果要加快啟動國內的這一市場,國內廠家應該多在核心技術研發上下工夫。

          入朝陽產業的技術、資金、人才?

          來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興業的聲音,國內企業應利用全球產業轉移的契機,積極融入到全球的汽車產業體系中,在國際范圍內開展技術合作。

          外國企業占有技術和配套體系的高位優勢。無論在技術、資金和調動資源力量方面,國內新興的汽車電子小企業都難以與之抗衡。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的楊建龍博士的肺腑之言。

            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業在戰略上也有清醒的認知。以某些家電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平臺,是否會有資金與你接洽?

          “那么家電企業有沒有想過,在投資中,是否有一個清醒的規劃,分為幾期完成,產業運作規律和壓力等等。這之間存在業務關聯,是一種基于原有競爭優勢的同心多元化,這種多元化風險要小于業務不相關聯的非同心多元化。”一位知深人士這樣評價道。

          更重要的是,汽車電子技術是未來決定汽車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電子產品在汽車成本中的比重從5%增加到目前的25%,在高檔的轎車中更高達40%,未來還有上升的余地。正因為如此,西門子、飛利浦、摩托羅拉等巨頭企業在汽車電子領域早已布局完畢。

          據深圳市信息行業協會統計,深圳內資的汽車電子企業2003年銷售額達到30多億元,約占當年全國市場份額的10%。該協會秘書長陳一木表示:“與2003年相比,去年深圳內資汽車電子企業銷售額的平均增幅約為50%。”這就意味著去年銷售額已經超過45億元,看來汽車電子蛋糕利潤的確豐厚。

          曾有報道說,創維集團CEO王殿甫介紹說,首期投資3億元用于液晶項目。有人就給家電業大膽地做了一個這樣的假設:中國已有1000多家汽車電子企業,每家都斥資3億元用于汽車電子行業,而2005年我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500億元至3000億元。
          照此計算,1000家電子業剛好到達3000億的飽和。這個盲目的估計,假如是1000家電子都要“擠”進去了。是否要變成大魚吃蝦?資本雄厚的就迎刃而解,相反就一落千丈。“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業不但適應了汽車業發展的新趨勢,而且有利于搶占市場先機,但也不要盲目。”某行業專家這樣認為。

          然而另一個支撐汽車電子行業的巨額投資則需要依靠家電行業資本運作,那么家電行業的融資目標在哪里?業界認為,即使家電行業有許多優勢,但人才吸引與建設非常重要。那么人才有在哪里?比如:投資多少?本科生以上多少?擁有技術管理的多少?除了這些外,家電行業收購過多少企業在麾下?等等都非常重要。

            接下來是靈活機制,成本控制是否也是家電業的優勢?某知名專家說,只想追求汽車電子行業的利潤感興趣,對這個行業的深入挖掘與經營是不會讓他們滿足利潤與成功的。

          一位家電行業人士表示,中國家電企業有良好的研發隊伍、精湛的研發能力,有利于縮小中國汽車電子技術與國際水平的落差。進軍汽車電子業就是要建制造中心,管理中心,研發中心,模具中心,和人才培訓和電子展示于一體。

          專家表示,多少有些匆忙進軍汽車電子業的中國家電企業,在市場運作、資金基礎、技術適應等方面還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其汽車電子多元化之路不會一帆風順。

          目標直指朝陽產業領域

          既然,中國家電企業以其良好的研發隊伍、精湛的研發能力,有利于縮小中國汽車電子技術與國際水平的落差。

          那么在巨大市場蛋糕的誘惑下,家電巨頭們的“汽車夢”再次悸動。不過,與美的、奧克斯以及格林柯爾等家電資本直接進入整車制造領域的第一輪“造車潮”不同的是,創維、TCL、海爾、新科、夏新和康佳等為代表的家電企業引領的第二輪高潮,而現在的家電行業目標直指汽車電子領域。

          業界人士認為,這與我國汽車業的快速發展,產品升級換代對汽車電子產品的需求密切相關。伴隨著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在中國也進入到一個跳躍式增長期。

          在2004年全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會議上,信息產業部有關負責人說,從汽車的燃油、控制系統,到底座、車載、行駛調度系統等都在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電子信息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深度應用,將推動汽車發生革命性變化。

            即使2005年我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500億元至3000億元,汽車電子的發展速度將從目前10%的增長率上升到20%。這不能不說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汽車電子的飆升無關

          正是汽車電子行業的這種巨大利潤空間和廣闊發展前景吸引了新科、康佳、TCL這樣的家電企業開始涉足。而CCID的預測也表明,汽車電子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駕車者對于安全性、舒適度和多功能的要求,極大地刺激著汽車電子行業的飛速增長。

          據了解,在發達國家,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成本的30%左右,而在我國僅占6%左右。對此,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俞忠鈺指出,未來幾年,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技術比重的不斷增加將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汽車電子將向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中國汽車電子產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預計未來5年國內汽車電子產業將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高速發展。到2009年,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重要的汽車電子產品制造國之一。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博士龔進峰也認為,汽車70%的創新來自汽車電子。在國外每輛新車上的汽車電子支出占整車平均價值的26.2%,而我國每輛車上電子產品支出僅為7%左右。越是高檔車,電子化趨勢越明顯,甚至超出造車成本的一半以上。這為家電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然而,市場風險也不少,汽車電子已經成為汽車后市場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國內外眾多廠商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市場的培育和啟動。但是,中國汽車電子行業核心技術落后,產品單一,應用層次低卻是中國傳統電子企業進軍汽車電子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在電子制造行業發展趨緩的今天,汽車電子市場的崛起有如“在饑民面前擺下了一道誘人大餐”,這是有專家的心聲。盡管家電業與汽車電子有著天然的關聯,甚至還擁有能迅速將之規模化生產的能力,但西門子、飛利浦、摩托羅拉等巨頭企業在汽車電子領域早已布局完畢,有的在這一領域的研發生產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與汽車巨頭形成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中心宋健提醒說,在汽車電子產業核心部件生產中,技術門檻,尤其是軟件方面要求很高。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既懂機械又懂電子的復合型人才。而且資金投入大,市場風險大,開發時間還很長。

          雖然我國的汽車產業政策一直要求合資企業在零部件的采購上要達到一定的比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整車企業是在保證了核心零部件外購的前提下,才會考慮本地零部件的采購。

          “國外廠商蜂擁而入中國汽車電子市場,決不會是一場有贏無輸的賭博。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份額在很大程度上由德爾福、日本電裝、博世等三家占領著。”行業人士坦言。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大新县| 淮北市| 罗平县| 黄平县| 阿拉善盟| 无锡市| 沐川县| 新宾| 松溪县| 平凉市| 泾源县| 当雄县| 大渡口区| 师宗县| 仁化县| 广丰县| 抚州市| 遂昌县| 赣州市| 海盐县| 呼伦贝尔市| 大冶市| 桦川县| 青海省| 遵义市| 江都市| 镇原县| 南乐县| 新和县| 上饶市| 永靖县| 南安市| 鲁甸县| 佳木斯市| 天门市| 平武县| 磴口县| 溧水县| 黄山市|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