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半導體材料技術動向及挑戰

        半導體材料技術動向及挑戰

        ——
        作者:陸向陽 時間:2007-03-01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引言

        制造技術能否持續突破,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最早的鍺(Ge),到隨后普遍應用的硅(Si),近年來又衍生出更多新材料,本文將針對此方面的新材料、新趨勢的發展,以及現有的技術難題等進行討論。

        銅導線材料

        技術發展初期的20世紀50年代,主要是以鍺元素為材料,不過鍺元素的耐高溫性不足、抗輻射能力差,以致在20世紀60年代后逐漸被硅元素取代。硅在抗熱、抗輻射等方面的表現都優于鍺,適合用來制做大功率的集成電路。近年來,隨著制造技術不斷縮小到0.25mm以下,集成電路在線路上的電阻電容延遲(RC-Delay)效應已經增大到使線路信號難以更快速傳遞,即晶體管導通、關閉的速率難以更快,并且增加線路間的串音噪聲干擾,這些問題在頻率接近1GHz時就會產生。



        為了克服這一阻障,必須更換信號線路的材料,從過往的鋁(Al)替換成銅(Cu),換材料之后線路的電阻值降低,鋁的阻值為2.8微歐姆每厘米(2.8mOhm/cm),銅則是1.7mOhm/cm,這樣寄生RC問題獲得緩解,芯片的頻率速率可進一步推升。同時,銅線路也有更好的抗“電子遷移”能力,使芯片可以更持久地運作。除了換材料,制造過程方面也必須搭配改變,過去鋁線是采用濺鍍方式制做,換成銅導線則使用電鍍方式制做,如此在過程成本上也更為節省。此外,由于銅的反應較為活潑,因此更容易滲到硅基材中,也容易污染無塵室,這使得制造過程中需要更謹慎地控制。

        硅絕緣材料

        芯片電路不斷精密后,除了有前面提到的延遲問題外,另一個問題是漏電。漏電問題愈來愈嚴重的結果是使芯片的功耗攀升。舉例而言,過去Intel的Pentium 4處理器其總體功耗的1/4皆為漏電,只有3/4的用電是真正投入運算工作。很明顯,過去的硅基板絕緣層(SOS)已難以抑制漏電,需要更換新的絕緣材料來強化,業界提出了硅覆絕緣(SOI)技術(上覆硅技術),以二氧化硅(SiO2)為絕緣材料減緩漏電率的成長。

        善用SOI技術的結果,可以降低芯片50%左右的功耗。如今不僅便攜電子產品講究省電,就連機房用的高速運算也講究省電,電力成為數據中心運營中,僅次于薪酬的第二大開銷,因此在芯片日益強調省電特性下,SOI技術的重要性也持續增高。比較特別的是,業界也有人對SOI技術持不同看法,雖然硅絕緣抑制了漏電,但連帶也阻礙了熱消散。因為二氧化硅的熱傳導率低于50W/mk,而硅則是120W/mk,既然熱消散不易,也就連帶限制了芯片頻率的提升,因為更高頻率的運作會加速熱的產生。再者,絕緣的氧化物具有離子化傾向,受輻射所影響容易誘發出額外的電流,使芯片內噪聲增加。

        因此,也有人提出以鉆石為絕緣層的作法,稱為SOD。鉆石的本質為碳(C),絕緣性佳(1016W/cm)、熱傳導率高(大于1200W/mk),可有效絕緣又可有效散熱。雖然如此,SOI仍是一項具變革性的新材料作法,目前SOI主要是用氧植入(SIMOX)法或氫植入法,其中氫植入法以法國Soitec公司的Smart Cut技術為主。

        低介電質材料

        如前所述,銅導線技術在于降低RC-Delay效應,而銅線主要的目的是降低R值,但對線路與線路間的C值卻沒有改善。為了改善線路間的絕緣效果,人們開始思索用新的絕緣材料來替代原有的SiO2絕緣材料,這方面的替代方案稱為低介電質技術。所謂低介電質,其k值(介電系數)愈低則絕緣性愈高,SiO2的k值約在3.9~4.5間,而可行的替代材料包括氟硅玻璃(FSG)、黑鉆石、BLOK(Barrier Low k)等。以FSG而言,事實上還有不同的制成方法,以化學氣相沉積法(CVD)產生的,可使k值達2.6~3.1,而使用旋轉式涂布法(SOD)的則更可低至2.0。當然,最好的低介電質是真空,其k值為1,干燥的空氣則接近1,但因為不是固態物而無法使用。

        高介電質、應變硅

        除上述外,為了讓芯片有更快的效能,提出了高介電質與應變硅等技術。高介電質材料主要是替換原有位于閘極金屬電極與硅基板間的SiO2絕緣材,如此可使晶體管的導通、關閉更加快速,預計可比傳統SiO2作法快60%,此外閘極的漏電也能降低(將絕緣層加厚),降低漏電就能減少功耗與發熱。不過目前高介電質技術仍有些方面不易突破。至于應變硅方面,應變硅技術并非替代材料,晶圓基板材料依舊是硅,但卻改變硅原子結構的間距,使電子移動的速度增快,進而提升芯片的運作效率。

        太陽能板

        由于石油將在數十年后用盡,使人們增加對太陽能發電、太陽電池等技術的關注度,其中太陽能發電中的太陽能板也是用半導體材料所制作。目前太陽電池最廣泛使用的材料為硅,并可分成晶硅與非晶硅,其中晶硅還可再分成單晶硅與多晶硅,如此即有三種類型的材料: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三種材料的光電轉換效率也各有差異,分別為12%~24%、10%~19%、1%~13%。而真正較常運用的是單晶與非晶,前者因轉換效率高而受青睞,后者則有成本低、制造容易等特點。要注意的是,非晶硅除純硅之外,也有化合性質的作法,如碳化硅SiC、鍺化硅SiGe、氫化硅SiH、氧化硅SiO等等。除了硅為主體的太陽能基板,也有非硅的化合物作法,一樣區分成單晶類與多晶類,單晶類的材料為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多晶類則有硫化鎘CdS、碲化鎘CdTe、銅鍺化銦CuInSe、二鍺銅化銦/鎵Cu(In, Ga)Se2等等。非晶硅材料或化合物材料多用在薄膜技術制成太陽能板中。



        附帶一提的還有一種初展露、尚在研發的有機(Oganic)太陽能電池、納米太陽能電池,使用的材料為二氧化鈦TiO2,然而因為光電轉換率僅1%~4%,離實用化仍有一段距離。



        (RF)電路、集成電路、微波功率電路等所用的材料,必須從形成的基礎構造來討論,這包括晶體管、異質接面雙極晶體管(HBT)、金屬半導體場效晶體管(MESFET)、以及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HEMT,也稱異質結構場效晶體管HFET)。



        在具體材料上,晶體管用的是硅,HBT的基板部分使用SiGe、GaAs,其上的生成層則用AlGaAs、InP、InGaP,此外寬能帶(Wide-bandgap)的材料也備受矚目,如GaN、InGaN;MESFET則是GaAs、InP、SiC(從未使用純硅);HEMT則是以“GaAs與AlGaAs”或“AlGaN與GaN”所構成。除了材料外,基礎結構也有所不同,以Si為主材料若用于射頻電路中,多半采用BiCMOS的基礎結構,即是結合BJT與CMOS的結構特點而成,此稱為Si Bi CMOS制程技術,射頻電路采行SiGe、Si Bi CMOS等作法,在高頻運作時有較好的表現。



        另外,與HEMT相關的還有pHEMT、mHEMT等,使用的基板主材是GaAs,緩沖層則是AlInAs,信道材料則是GaInAs。



        過去認為僅做為狀態信號之用,但其實這只是可見光的部分,不可見光的紅外線、紫外線也各有用途:紅外線用于遙控器、保全裝置;紫外線則用于鈔票鑒識器、樹脂硬化、光催化等;最新的超短波長的遠紫外線LED則可望用于污染物分解、新型光儲存媒體讀寫、納米科技等。更進一步,由于藍光技術成熟后,白光也成為可行,加上亮度表現不斷提升,使LED的應用范疇逐漸提升,包括液晶顯示器的背光、電子照明等開始陸續采行LED。以下列出常見的LED發光材料:
        AlGaAs:紅光、紅外光
        AlGaP:綠光
        AlGaInP:高亮度的橘光、橙光、黃光、綠光
        GaAsP:紅光、橘光、黃光
        GaP:紅光、黃光、綠光
        GaN:綠光、草綠光、藍光
        InGaN:近紫外光,藍綠光,藍光
        ZnSe:藍光
        C(鉆石):紫外光
        AlN:遠紫外光~近紫外光
        AlGaN:遠紫外光~近紫外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為了適應LED持續提升亮度的需求,在(藍光LED)基板材料上也進行了多番變革,包括碳化硅SiC、藍寶石(Al2O3)等,此外純硅的材料也相當受關切,尤其基板不僅要與發光體搭配,還必須達到最高的透光率,以免阻礙發光體的亮度發揮。

        結語

        毫無疑問,無論是集成電路、太陽電池、無線微波、等各種的半導體運用,都仍在制做過程與材料上進行精進、提升與突破,甚至經常要在各種取向中權衡取舍,包括特性表現(導電、散熱、透光、速度、硬度、熱膨脹性)、制程難易度、材料成本等。進一步的還要規避他人的專利而達到相同目的,以及更外圍的封裝材料與技術搭配。然而技術的突破也使市場及應用更加寬廣,這也是半導體材料技術持續誘人與各廠商爭相投入的原因。(本文摘自臺灣《零組件》雜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营山县| 纳雍县| 吴川市| 汝阳县| 永和县| 枣阳市| 蒙自县| 平陆县| 淮北市| 石门县| 宜章县| 博罗县| 江门市| 绵阳市| 彭水| 彩票| 永德县| 武隆县| 陆丰市| 增城市| 靖安县| 新昌县| 花莲县| 百色市| 白山市| 家居| 简阳市| 五常市| 祥云县| 兴城市| 咸丰县| 环江| 克东县| 九江县| 紫金县| 宣汉县| 千阳县| 板桥市| 巩留县|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