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連續兩季高于市場需求增長
2004年5月B版
2004年一季度,中國電子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之勢仍在延續,而隨著電子產品制造業繼續從高成本地區向中國轉移,國內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產品出口的穩步增長,中國這個全球制造業的發動機正在加速前進。
賽迪顧問研究結果顯示,2004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延續去年高增長態勢的基礎上加速發展,同比增幅達43.9%,創下近幾年來季度增幅超過40%的新高,連續第二個季度超過同樣表現不俗的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增長,進一步顯現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奮起直追的發展態勢。
從全球來看,一季度,在IT支出恢復的帶動下,全球集成電路市場開局平穩,繼續保持產業周期上升階段的良好增長勢頭,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而且這種增長趨勢正在向所有最終市場和主要產品領域蔓延。
市場規模增長有所放緩
2004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開局良好,一季度實現銷售額681.6億元,同比增長28.2%。雖然與去年相比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但這是在去年高速增長基礎上的增速減慢,因此仍可以說市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一季度集成電路市場較好的需求形勢,主要得益于我國計算機類整機產品尤其是筆記本電腦制造業的繼續迅猛發展,同時數碼相機等消費電子類產品制造的快速發展也是帶動上游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季度,在中國集成電路產品的三大主要應用領域中,計算機類規模仍居首位,而且其仍是增長幅度最大的領域,從而進一步拉大了與其他應用領域之間的規模差距,一季度計算機類應用已占總市場的42.2%,明顯高于上季度34.8%的水平,其中筆記本電腦、光驅和顯示器產量的大幅增長是該類市場的主要動力;消費電子類繼續穩居第二位,市場份額為27.0%,與上季度相比下降了約三個百分點;網絡通信類以124.2億元的銷售額居于第三位。工業控制類雖然也實現了較好的增長率,但與三大主要應用領域相比,規模差距仍較大。
產業增幅逐季走高
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延續去年高增長態勢的基礎上加速發展,1-3月份全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99.0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3.9%,這也是近幾年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季度增幅首次超過40%,是歷年來最快的。在克服了2003年二季度“非典”的不利影響之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處于明顯的上升階段,其季度增幅呈現逐季走高的趨勢,已由2003年三季度的34.6%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43.9%。
在一季度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各行業的發展中,芯片制造業的發展最為引人矚目,其89.5%的季度增幅不但創下了近幾年國內芯片制造行業發展之最,在同期全球芯片制造業的發展中也屬罕見。除了芯片制造業外,IC設計業在一季度也實現了高速增長,1-3月份設計業銷售收入同比增幅高達72.4%。而封裝測試業則依然維持平穩增長的勢頭,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63.29億元,同比增長24.7%。
由于各行業發展速度的不同,三大行業在整體集成電路產業中所占的份額也隨之而改變,其總的趨勢是封裝測試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設計和芯片制造所占比重越來越大。2004年一季度,設計業在集成電路產業中所占的比重為11.7%,芯片設計業所占比重為22.7%,而封裝測試業所占比重則下降為65.6%。
進一步提速將是二季度產業、市場的共同表現
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中國電子整機市場尤其是計算機、數字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即將迎來傳統的銷售旺季,而且全球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制造能力的轉移尚未完成,因此制造商對上游產品的需求將明顯增長。據預測,二季度,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將實現銷售額732.4億元,同比增長為54.9%,如此高速的增長主要是由于2003年二季度集成電路市場在“非典”的不利影響下,規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而2004年二季度在沒有非正常因素的影響下,將繼續保持較為樂觀的增長態勢,從而形成了兩個季度較為明顯的反差。
從產業角度來看,由于一季度國內大部分芯片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基本上都已經滿載,訂單至少也排到了二季度甚至三季度,而各新建生產線正處在產能不斷釋放的階段,因此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在芯片制造業的帶動下進一步擴大。預計,2004年二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增幅將在一季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速,預計其銷售收入將達到118.6億元,同比增長45.9%。
對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和產業而言,幾個重點領域市場的未來走向無疑將產生重要影響。其一,隨著有關數字電視接收國家標準的敲定、進入最后的備案環節及即將正式公布,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各領域廠商對該市場的爭奪將走出準備階段,全面進入激烈的產品競爭階段。其二,與數字電視相比,二代身份證市場的全面啟動可能更迅速。4月-6月二代身份證的換領工作將在第二批城市試點展開,其中包括北京、天津、杭州等,而全部換領工作將在3-4年內完成,所以這一市場達到預期規模的時間將遠早于數字電視,這一數百億規模市場的啟動將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壯大的又一契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