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中科院成功研發全固態DUV光源技術!

        中科院成功研發全固態DUV光源技術!

        作者: 時間:2025-03-25 來源:快科技 收藏

        3月24日消息,中國科學院(CAS)研究人員成功研發突破性的固態深紫外(DUV)激光,能發射 193 納米的相干光(Coherent Light),與當前被廣泛采用的DUV曝光技術的光源波長一致。相關論壇已經于本月初被披露在了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的官網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3/468561.htm

        中科院成功研發全固態DUV光源技術!

        目前,全球主要的制造商如ASML、Canon和Nikon,均采用氟化氬(ArF)準分子激光技術。

        這種技術通過氬(Ar)和氟(F)氣體混合物在高壓電場下生成不穩定分子,釋放出193納米波長的光子。這些光子以短脈沖、高能量形式發射,輸出功率可達100 W~120 W,頻率在8 kHz~9 kHz之間,最終通過光學系統調整后用于光刻設備。

        中科院成功研發全固態DUV光源技術!

        相比之下,中科院的固態DUV激光技術完全基于固態設計,有望大幅縮小系統設計復雜度和體積,并且減少對于稀有氣體的需求,并降低能耗。

        其核心由自制的Yb:YAG晶體放大器生成1,030納米激光,并通過兩條不同的光學路徑進行波長轉換。

        一種路徑采用四次諧波轉換(FHG),將1,030納米激光轉換為258納米,輸出功率為1.2 W;另一種路徑利用光學參數放大(OPA)技術,將1,030納米轉換為1,553納米,輸出功率為700 mW。

        中科院成功研發全固態DUV光源技術!

        最終,這兩束激光(258納米和1,553納米)通過串級硼酸鋰(LBO)晶體混合,生成193納米波長的激光光束。

        其平均功率為70 mW,頻率為6 kHz,線寬低于880 MHz,導致半峰全寬 (FWHM) 小于 0.11 pm,光譜純度與現有商用準分子激光系統相當。這是使用浸沒式光刻機在 7nm 硅上產生特征尺寸的關鍵,并且可以用于低至 3nm 的工藝節點。

        為了探索新的應用,中科院團隊還在 1553 nm 激光器的光路中引入了螺旋相位板 (SPP),將其高斯模式轉換為拓撲電荷為 1 的帶有軌道角動量 (OAM) 的渦旋光束。然后將該渦旋光束用作頻率轉換的泵浦源,成功地將 OAM 轉移到 221 nm 和 193 nm 激光器。結果,獲得了 193 nm 處的渦旋光束,拓撲電荷為 2。

        據稱,這是第一個使用 OPA 和級聯 LBO 晶體的緊湊型 193 nm 激光發生系統,也是固態激光器在 193 nm 處產生渦旋光束的首次演示。這種創新配置為固態激光技術的應用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盡管中科院的技術在光譜純度上已接近商用標準,但其輸出功率和頻率仍遠低于現有技術。例如,ASML的ArF準分子激光技術輸出功率可達100 W以上,頻率超過9 kHz,而中科院的固態DUV激光僅分別達到70 mW和6 kHz,尚無法滿足高產能晶圓制造需求。不過,后續該技術有望進一步迭代,以滿足實際商用需求。

        中科院成功研發全固態DUV光源技術!

        論文地址:https://www.spiedigitallibrary.org/journals/advanced-photonics-nexus/volume-4/issue-02/026011/Compact-narrow-linewidth-solid-state-193-nm-pulsed-laser-source/10.1117/1.APN.4.2.026011.full




        關鍵詞: 制程 DUV光刻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衡阳市| 南安市| 和林格尔县| 娱乐| 个旧市| 南宁市| 本溪市| 马尔康县| 阿拉善左旗| 保山市| 新河县| 平乡县| 青田县| 常山县| 汝阳县| 龙海市| 建宁县| 黄浦区| 沂南县| 靖江市| 铜山县| 永和县| 和静县| 芒康县| 巴东县| 莱芜市| 汽车| 彝良县| 莲花县| 迁安市| 蒙山县| 循化| 剑阁县| 阿拉善左旗| 台东市| 蚌埠市| 靖西县| 新源县| 苗栗县|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