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人才斷層!臺灣半導體三大寧靜危機

        人才斷層!臺灣半導體三大寧靜危機

        作者: 時間:2015-10-15 來源:遠見雜志 收藏
        編者按:半導體業從高階主管、中階工程師,到基層技術員,全面短缺!這不是臺灣獨有,全世界都一樣。

          全球第二大晶圓廠、聯電執行長顏博文舉例,現在一臺設備可以貴達20億臺幣,但是卻找不到足夠而且合適的設備工程師,“情況已經很迫切,真的很令人擔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1362.htm

          顏博文更曾在公開演講分享,自己是化工系畢業,但是做的卻是電子公司的執行長,“可見人才斷層有多嚴重。”

          不少業人資主管說,以工程師而言,雖說還是找得到人,但近年來勢必要降格以求,最主要問題是補進來的人才“素質”不如預期。

          以一線大廠來說,過去研發工程師,臺、成、清、交碩士班畢業是基本條件,現在放寬到國立大學或私立前段即可;需要輪值夜班、進無塵室的設備工程師,門檻更調降到大學學歷,就可錄用。

          這確實造成問題。有的人進公司后才發現難以跟上工作進度,或無法適應輪班生活。以聯電為例,一年以下新人離職比例,占總離職人數高達三成,而這在業絕不是特例。

          交大前校長、半導體大老吳重雨,從學界角度觀察,稱這種現象為“半導體人才寧靜危機”。

          他具體指出就連多年的半導體人才搖籃,交大電子系博士班系統組跟固態組,報考人數都比錄取人數都還要少,成大、中央半導體相關科系博士班學生更幾乎無人報名,讓他憂心忡忡,“過去臺灣半導體業之所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最大關鍵因素就是人才,但現在卻已出現斷層。”

          為什么出現如此人才斷層?抽絲剝繭,找出三大危機。

          危機1〉

          博士人才荒!頂尖研究人力大出缺

          這幾年來,因為行動通訊產品興起,半導體業制程快速演進,讓業界需才孔急。不少半導體業大廠,老早從學生還在學時,就用“連環套”。學生從一入學,臺積電與聯電等大廠,就透過精英種子營、業界主管開課等方式,第一時間接觸到還在校園里的學生,接著再推實習計畫、研發替代役、預聘書,一步一步鎖住人才。

          例如臺積電研發替代役,一年招聘約400人,沒有拿到研發替代役的其他人才則會發出預聘書,等服完兵役再配任職位,光這部分一年招收達1000人,吸引碩士畢業生趨之若鶩。

          但也由于碩士畢業就前景大好,導致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想念博士了。因為一念完博士,進入業界,卻看到四、五年前開始工作的同輩,已升任小主管,自己卻是新鮮人,直呼“看不到念博士的價值何在?CP值太低了!”

          而且博班期間必須投入高深理論鉆研,與實務操作漸行漸遠,再進入業界的磨合期也會拉長。有博士畢業生就業后,被碩士學歷的主管嘲諷連程式都寫不好,挫折感更大。

          從教育部統計也能看出端倪,國內科技類博士班就讀人數,是近十年新低,與99學年度高峰相比少了近17%。

          聯發科資深副總張垂弘指出,其實博士有助于企業研究能量,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但近年來卻愈來愈來難找。更何況當今業界現況,光顧著眼下加大產能跟鞏固客戶就忙不過來,實在沒有余力,去深入鉆研半導體材料、或基礎科學,急需學術單位培養人才。

          危機2〉

          光環不再!科技人才流往傳產、服務業

          “我們80%的人才流失,竟然不是去競爭對手,而是回到傳統產業,”顏博文指出。一位半導體工程主管觀察,大部分的年輕員工,都為了考公職、或轉往國營事業而離職,“雖然薪水可能不如科技業,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生活品質比較重要。”

          詢問幾位在IC設計業任職的工程師,都提到半導體業工時長、壓力大,但薪情早不若過往能分配股票、營收獲利年年暴漲的黃金年代。

          作業員會出缺,也是同樣問題。人資主管坦承,如果是一般傳產,還可能有作業員變廠長的故事,但在講求精密技術的半導體廠,“作業員是不可能憑空成為工程師的!”加上現在沒有配股制度,過去動輒年薪破百萬的盛況早不復見,半導體業作業員紛紛轉往服務業,至少光鮮亮麗,不用在無塵室中包裹地密不通風,或承受日夜顛倒輪班之苦。

          一家竹科半導體廠透露,早年公司出動游覽車在桃竹苗一帶招募作業員,通常早上出去,下午就載回整車的人,直接送進廠區宿舍。“現在別說一車40、50人,不要只有四、五個人就不錯了。”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封測廠日月光面臨技術員嚴重短缺,已引進高達40%的外籍生產線員工;聯電在兩年前也迫不得已,引進外籍技術員,“絕不是因為要降成本,而是真的找不到人。”

          危機3〉

          陸廠挖臺廠、大廠挖小廠、中堅人才外流

          說穿了,薪酬,仍然是人才流動的決勝點,尤其在以“人才”為最大資產,不需要大量設備、廠房投資的IC設計業,更年年面臨挖角風暴。

          幾年前,臺灣最大的IC設計公司聯發科因為遇上陸廠積極搶人,為防堵人才流失,把碩士畢業起薪一下子從約5萬多元調高到超過7萬5000元,逼得第二大IC設計公司聯詠也跟進。

          另一位臺籍半導體業人資主管示警,大陸整體科技業中階主管以上薪水,已超過臺灣,還有新加坡、美國等外商都對臺灣半導體人才虎視眈眈。

          盡管企業想動之以情留才,但沒有加薪籌碼的人資主管無奈坦言,“教科書都說薪酬不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因素,但實際上還是滿重要的。”

          這股大缺工潮,已襲進占臺灣出口達1/4的半導體業。半導體協會理事長盧超群不只一次疾呼,“如何把全球半導體人才,再一次聚攏到臺灣來,是當前要面對的最大課題。”



        關鍵詞: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隆林| 临沭县| 延吉市| 石首市| 陈巴尔虎旗| 扶余县| 酉阳| 兴宁市| 普宁市| 托克托县| 祁门县| 麻城市| 筠连县| 延川县| 西昌市| 青海省| 远安县| 余干县| 永福县| 建阳市| 卓资县| 宣威市| 沅陵县| 青阳县| 杭锦旗| 且末县| 都昌县| 河曲县| 珠海市| 宣化县| 商城县| 基隆市| 嘉义县| 鄂尔多斯市| 万盛区| 仁布县| 涿鹿县| 崇礼县| 金门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