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的挑戰與未來
跳脫配件角色 可穿戴尋求利基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881.htm隨著可穿戴設備功能不斷推陳出新,一個有趣的話題是可穿戴設備將在一些重要應用領域取代智能型手機嗎?對此,業界廠商與分析師的看法十分兩極。有一派認為像智能手表這樣的穿戴設備只能作為智能型手機的配件,延伸應用于顯示資訊或提醒用戶。另一派則認為穿戴技術將成為一款獨立的設備,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資料。
博通寬頻通訊與連線事業群產品行銷總監Jeff Baer指出,“智能型手機有趣之處在于它是至今唯一一款尺寸隨時間變得更大的消費電子裝置,這是因為用戶喜歡在上面觀看視訊以及游戲等應用的需求。帶動可穿戴設備在許多情況下雖然只是智能型手機的一種延伸,但未來某些特定應用將會專為可穿戴設備最佳化,而某些應用則僅適用智能型手機。因此,智能手機與智能穿載裝置二者將分別執行不同的功能,針對不同應用領域尋求互補,而不至于取代。”
可穿戴設備當然不會完全取代智能型手機,但是,Bruce明確指出,在行動支付或針對連網至家庭或汽車等應用,支援近場通訊(NFC)的智能手表由于十分簡便易用,比智能型手機更有機會成為主流應用裝置。
晶心科技(Andes)技術長暨總經理室資深副總經理蘇泓萌表示,智能手表若只是智能型手機的縮小版,對應用程式開發者來說,只需開發可延伸至智能手表的智能型手機應用程式(App)即可,開發商相對也較快、成本回收也較迅速。不過,智能手表的應用發展不應如此“局限”。
蘇泓萌強調,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并非可穿戴設備的‘殺手級’應用,Google的智能眼鏡已‘出身未捷身先死’了,智能手表若只作為手機的延伸應用,最終消費者對此種產品的接受度則有待考驗。事實上,比較可行的可穿戴設備終端產品是像血糖儀、體溫/血壓計等量測生理數據的裝置,而且是放在身上而不是只能戴在手上。
Nelson補充說,目前智能手表等穿戴裝置的主要應用領域仍不明確,各家廠商都仍在找尋中,做為智能型手機的附屬只是其中一項應用,預期未來應該會有更適合智能裝置大展身手的應用市場。
兼具低功耗與高效能
高通資深總監兼可可穿戴設備部門事業主管Pankaj Kedia表示,“可穿戴設備將經歷與智能型手機在過去10-15年來的相同發展周期——一旦使用者實現互連,就會開始要求更好的體驗。如今,我們正處于可穿戴設備發展周期的開始階段,當可穿戴設備連接至手機或其他裝置,用戶將會希望手機上的所有功能也能在新裝置上實現,而且必須兼具低功耗,”使用者的體驗變得至關重要。
然而,Apple Watch推出之后,使用者的‘不佳’經驗大多是非常耗電。以可穿戴設備本身而言,特別是負責偵測生理資訊的裝置,若電力消耗快,得花晚上睡眠時間進行充電,這樣將無法達到24小時隨時監控的目的,醫療監測相關可穿戴設備也將無用武之地。

不過,可穿戴設備要能達到超低功耗特色,產品的功能就得較為陽春,產品功能較多、復雜且更智能的穿戴式產品,就只能向功耗妥協。難道可穿戴設備只能在低功耗與高效能之間擇一,無法魚與熊掌兼得?在微控制器(MCU)業者的努力下,低功耗與高效能兼具的可穿戴設備可望實現。
意法半導體(ST)微控制器、記憶體及安全微控制器事業群微控制器產品部產品線行銷經理Jean-Julien Pegoud表示,以ARM Cortex-M4為核心的微控制器其特色即是具備較高的效能,但低功耗的部份就無法與其他核心如Cortex-M0比擬。不過,透過各家微控制器業者的‘獨門’技術,Cortex-M4微控制器現在也能在保有高效能特性之余,達成超低功耗的目標。
推升無線充電市場
電池壽命無疑是穿戴裝置面臨的重大挑戰。Baer指出,“只要忘記充電幾次,使用者可能就對這一裝置興趣缺缺了。除非找到解決供電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例如能量采集與無線充電,才有機會推動可穿戴設備市場成長。”
因此,可穿戴設備的發展也衍生新的應用商機,其中一項即是無線充電。蘇泓萌表示,可穿戴設備最大的忌諱就是需要時時從身上拆下來充電,因此,日本、韓國在去年已針對可穿戴設備開發無線充電裝置,讓消費者可隨時隨地進行充電,雖然這樣的產品目前仍在試水溫的狀況,但晶心科技相信可穿戴設備將可為無線充電再添新應用范疇。
Baer也認同這一觀點,他看好無線充電可望成為新一代裝置的最終充電解決之道,預計最先可能會在餐廳或速食店開始出現無線充電的服務,而等到無線充電生態系統完善后,可望克服可穿戴設備的供電挑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無線充電技術對于醫療類可穿戴設備是否造成影響,將是相關業者開發產品時所需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
不只有方形 AMOLED機會來臨
除了無線充電外,可穿戴設備也為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帶來新商機。近期包括Apple Watch、Galaxy Gear、S6等智能手表與智能型手機,不約而同采用AMOLED面板,甚至中國大陸自有一線手機業者也開始為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而導入AMOLED,預告著AMOLED面板市場將要翻身。
上海和輝光電表示,即使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應用仍不明朗,但從客戶端的需求可發現,可穿戴設備的外型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未來將會相當多變,不會僅局限于矩形或是圓形。例如中國目前較主要的兩種智能手表類型——Apple Watch與華為手表,分別采用了方形與圓形的設計。
但智能手表的外形重要嗎?時瑞鴻科技(3Wearable Technology Co.)執行長James Xiong指出,以用戶的需求來看,年長的用戶由于將智能手表視為鐘表,因而習慣了圓形,而年輕世代則將智能手表視為一款新科技裝置,因而可接受正方形的形狀。但無論是圓形或方形,Xiong強調,設計的重點在于既輕且薄。
在這方面,AMOLED的優點將可充分展現。上海和輝光電表示,AMOLED在現階段已可制作成圓形面板,將可滿足一般人對手表表面的直覺想法。隨著華為、樂金及三星最新款的智能手表都改用圓形表面設計,不難預料這些業者都將采用AMOLED,也將進一步帶動AMOLED的市場發展。

圖3:圓形AMOLED面板。
萬能遙控器相關文章:萬能遙控器代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