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電子工程師開發了各種可穿戴設備,可用于跟蹤某些生理過程并收集與健康或健身相關的數據。這些設備依賴于微型傳感器,可以接收不同的信號,例如心率、血氧水平和體溫。全球個人使用的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在跟蹤用戶進行身體活動時發生的生理變化方面特別有效,例如,當他們走路、跑步、舉重或進行其他形式的鍛煉時。這是因為身體活動通常比心理活動導致更大的生理變化。監測精神狀態(例如壓力水平)的一種長期方法需要測量皮膚電活動,這本質上是皮膚的變化電導率。眾所周知,這種活動與出汗有關,當人們處于壓力下或精神消耗時,出
- 關鍵字:
電導率 汗液流失 可穿戴設備 SkinG 新型傳感器
- 自從參加活動,被送了一個華為手環后,我每天都帶上智能手表,隨時監測健康情況。這一監測,還真發現問題了。我觀察了一下自己的深度睡眠情況,每天都是低于1小時。據“專家”說,深度睡眠是黃金睡眠,2小時以上為好。智能手表是如何監測我的睡眠情況的呢,這個數據到底準不準呢?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以下內容由“硬件十萬個為什么”公眾號整理:1、什么是體動記錄儀?體動記錄儀(acTIgraphy)最早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軍方研制用來衡量部隊性能的儀器。之后研究人員發現體動記錄儀能夠應用在很多領域,并逐步將其推
- 關鍵字:
手環 可穿戴設備
- 智能手表、智能戒指,以及越來越多的智能貼片正在增添更多功能,并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中得到使用。
-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 專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電子元器件和工業自動化產品授權代理商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供應STMicroelectronics全新緊湊型雙功能生物傳感器ST1VAFE3BX。該產品結合了用于檢測生物電位信號的垂直模擬前端?(vAFE)?和3軸超低功耗加速度計,適用于消費類和醫療用途的運動追蹤與可穿戴應用。STMicroelectronics?ST1VAFE3BX是一款具有可配置輸入阻抗的緊湊型、低噪聲、低功耗生物傳感器,是可穿戴設備和預測性醫療保健的理
- 關鍵字:
貿澤 可穿戴設備 生物傳感器
- 12 月 17 日消息,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4 年前三季度全球腕戴設備市場出貨 1.4 億臺,同比下滑 1.0%,主要是受到印度和美國競爭同質化和市場較為飽和而下滑的影響。中國腕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 4576 萬臺,同比增長 20.1%;中國作為最大腕戴設備出貨市場,引領全球增長。▲ 圖源 IDC,下同腕戴設備市場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環產品:智能手表市場在 2024 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貨量 1.1 億臺,同比下降 3.8%;而中國智能手表市場出貨量 3,2
- 關鍵字:
IDC 可穿戴設備 市場分析
- 芯原股份近日宣布與嵌入式系統領域領先的開源圖形庫LVGL達成戰略合作,在LVGL庫中支持芯原的低功耗3D和VGLite 2.5D GPU技術。此次合作旨在為廣泛的嵌入式應用提供優化和擴展的圖形處理能力。作為首批為LVGL生態系統提供3D GPU技術支持的提供商之一,芯原將助力進一步提升LVGL圖形庫的3D圖形渲染能力。LVGL是廣受歡迎的免費且開源的嵌入式圖形庫,可用于微控制器單元(MCU)、微處理器單元(MPU)及各類顯示設備,支持創建高質量的用戶界面(UI)。此次合作將芯原低功耗、高性能GPU解決方案
- 關鍵字:
芯原 LVGL 可穿戴設備 GPU加速
- 嵌入式系統執行的一個常見任務是管理外部輸入。管理輸入會給處理器帶來很多不必要的計算壓力,導致處理器處于有功功率模式下的時間更長,響應速度更慢。為了優化功率,保持對事件的快速響應以及管理大量數據連續傳輸,具有直接內存訪問(DMA)的微控制器可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0 1直接內存訪問(DMA)在涉及外設的系統應用中,微處理器在許多點可能都會遭遇瓶頸。例如,在管理一個不斷發送數據的ADC時,處理器可能時常被中斷,導致它很難完成其他任務。DMA是一種在大型或快速數據處理事務中移動數據和盡量減少處理器參與的
- 關鍵字:
ADI DMA 可穿戴設備
- 2024年巴黎奧運會已順利閉幕,賽場內外閃耀的“科技范兒”成為本屆奧運會一大亮點。這屆奧運賽場內外的“數字化”呈現,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盛宴,更是一場科技創新的盛會。科技與創新的融合,不僅提升了奧運會的競技水平和觀賞性,更推動了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在當今全球對體育運動的關注中,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等技術創新幾乎無處不在。嵌入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蹤器等可穿戴設備中的MEMS傳感器,能夠有效監測并提升運動成績。從日常訓練到大型體育賽事,這些小巧但功能強
-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MEMS傳感器
- IT之家 9 月 13 日消息,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今天(9 月 13 日)發布博文,報告稱 2024 年第 2 季度全球頭顯出貨量同比下降 4%。該機構認為導致下降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索尼 PlayStation VR2(PSVR2)出貨量的急劇下降消費者 VR 領域應用創新匱乏、消費者經濟疲軟整體表現疲弱Meta細分到品牌方面,Meta 在 2024 年第 2 季度無疑是市場領導者,實現了 37% 的同比增長,占據了 80% 的市場份額,僅 Meta
- 關鍵字:
VR 可穿戴設備 頭顯
- IT之家 8 月 27 日消息,科技媒體 91Mobile 今天(8 月 27 日)發布博文,表示其在 GeekBench 跑分庫上發現了三星頭顯設備的蹤跡,6.3.0 版本最高單核成績為 1088 分,多核成績為 2093 分。IT之家查詢 GeekBench 跑分庫,發現三星頭顯設備型號為“SM-I130”,目前共有 7 條跑分記錄,均為 8 月 26 日上傳。根據跑分庫信息,該頭顯運行安卓 14 系統,配備六核處理器,基本時鐘頻率為 2.36 GHz,從配置來看應該是驍龍 XR2
- 關鍵字:
三星 VR 可穿戴設備
- 在智慧健康領域,可穿戴智能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場景,通過生命體征監測等手段有力推動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進步。其實它的超能力還不止步于此,用AI技術為可穿戴設備裝上智慧大腦,還能圍繞如何預防各種意外傷害的發生這一重要課題,提供新的解題思路。面對迫切的新市場需求,安富利正在與初創公司Wearable Technologies(簡稱Wear Tech)展開合作,這是一家致力于開發新型可穿戴設備的初創公司,能夠幫助人們利用可穿戴設備預防風險,大幅減少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為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線
-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IDC(國際數據公司)今天發布《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 3367 萬臺,同比增長 36.2%,伴隨銷量增長,市場出貨節奏明顯加快。IT之家匯總各細分類別出貨情況如下:智能手表市場 2024 年第一季度出貨量 910 萬臺,同比增長 54.1%。成人智能手表 505 萬臺,同比增長 62.8%、兒童手表 404 萬臺,同比增長 44.4%。手環市場 2024 年第一季度出貨量 3
-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市場分析
-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可穿戴設備與AR/VR技術已成為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明星產品,不僅引發了消費者市場的熱烈追捧,也促使各大科技公司競相投入研發資源。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設計人員需要不斷開發創新解決方案來吸引客戶。這意味著制造商必須保持新產品發布的快速步伐,每代產品之間的發布時間須縮短至 12 個月。Molex莫仕亞太南區高級銷售總監 柳光魯可穿戴設備正在增強現實 (AR) 和虛擬現實 (VR) 等應用中尋找可以扮演的新角色,而設計人員在為客戶提供最新功能時面臨著復雜的挑戰。這些設備需要更強大的處理能力
- 關鍵字:
莫仕 molex 可穿戴設備
- IT之家 5 月 30 日消息,Canalys 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的出貨量達 4120 萬臺,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廠商來看,蘋果本季度再次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但依舊以 18% 的份額穩坐第一。小米依托其腕帶類豐富的產品組合和海外的快速擴張,同比增長 38%,以 15% 的份額位列第二。華為憑借 HUAWEI Watch GT4 在國內的強勢出貨,同比增長 46%,以 13% 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三星由于推出入了門級手環新品 Galaxy Fit3,同比
-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市場分析
- EEPW April受訪人:Nordic Semiconductor亞太區銷售和市場副總裁Bj?rn ?ge "Bob" Brandal 1. Nordic助力可穿戴設備幫助醫院和老年護理機構掌握病患的醫療保健狀況,相對于其它領域,醫療領域對于設備會有一些特殊需求,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需求的差異。可穿戴設備包含各種各樣的產品,這些產品收集關于我們身體的數據并反饋給我們,以用于各種不同的目的,比如健身、健康、消息通知。不同類別的可穿戴設備有不同的要求,但一些共同的必備條件是:出色的能耗、強大
- 關鍵字:
Nordic 可穿戴設備 AR/VR
可穿戴設備介紹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