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半導體制程競賽 臺IC設計業者多數觀望

        半導體制程競賽 臺IC設計業者多數觀望

        作者: 時間:2015-04-22 來源:Digitimes 收藏

          臺積電2015年全力把主力制程由28納米轉進20納米,接著將沖刺16納米,甚至10納米量產時程提前到2016年底,北美及大陸業者亦紛動起來,包括高通(Qualcomm)、Avago、Xilinx、Altera、NVIDIA及超微(AMD)等均提出最新產品及技術藍圖,大陸海思及展訊亦跟進,展訊甚至計劃跳過20納米世代,直沖16納米技術,但臺系業者除了聯發科打算砸重金參賽外,多數臺系業者在這場制程競賽選擇觀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947.htm

          臺系微控制器(MCU)芯片供應商透露,在28納米制程世代已很少看到臺系公司跑在前頭情況,業者寧可落后、亦不愿躁進,主要考量光罩費用動輒達數千萬美元,采用更先進制程技術恐讓研發費用爆增,加上臺系IC設計業者所布局市場多以成熟產品為主,除了聯發科、瑞昱、聯詠及晨星等一線業者外,多數臺系IC設計業者仍緊守8吋晶圓廠。

          臺系一線IC設計業者透露,近年來臺灣IC設計產業在產品、技術及市場無法有效升級,業者毛利率及獲利能力下滑,加上錯失智能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商機,讓多數臺系IC設計公司愈益保守,加上先進制程技術投資額驚人,使得臺灣IC設計業者在全球產業進入12吋晶圓世代后便開始落隊,甚至在進入28納米制程世代后逐漸選擇缺席。

          PC相關芯片供應商表示,28納米制程研發費用至少新臺幣幾億元,若芯片平均單價不超過5美元,且終端產品市場規模不夠大,搶進28納米制程絕對是一場災難。國際IC設計業者多定位在高階芯片,加上鎖定每年動輒幾十億支需求的全球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當然可以不斷投入28、20、16及10納米制程,大陸IC設計業者更是憑藉雄厚資金,有意進場豪賭。

          2015年臺灣前十大IC設計公司投入28納米制程的業者可能只有2、3家,預計到2016年投入20、16或10納米制程技術的業者,大概只剩下聯發科。臺灣IC設計產業位居全球第二大,不僅逐漸被其他國家追趕上來,并面臨新世代殺手級應用產品邊緣化風險,長期而言恐不利臺灣IC設計產業發展。



        關鍵詞: 半導體 IC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辰溪县| 马关县| 汝阳县| 城固县| 达州市| 宝应县| 施秉县| 顺昌县| 新密市| 恩平市| 新宁县| 玉山县| 滕州市| 资溪县| 温州市| 榆树市| 宜兰市| 剑川县| 霞浦县| 海淀区| 永福县| 桦南县| 绥阳县| 修水县| 哈密市| 比如县| 辽宁省| 武定县| 莒南县| 加查县| 瑞金市| 韶山市| 错那县| 定州市| 永和县| 安达市| 如东县| 长葛市| 莱芜市| 肥东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