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雷軍如何跟供應鏈上的上百家公司砍價
小米總部位于北京朝陽區,這里是小米手機以及一系列智能硬件技術的研發中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1800.htm每年雷軍都要從這里出發,帶著團隊夜以繼日開發智能解決方案,與各地方的供應商商談,將這些想法落實成一件件小米產品。
從一開始的智能手機到如今的各種智能硬件,小米靠著頂尖的元器件供應商和緊貼成本的定價體系籠絡大批“米粉”。支撐起小米手機品牌的是旗下完善的供應鏈團隊。
此外,雷軍對于供應商也十分重視,為了維持與供應商的關系,從2014年開始每年召開供應商大會。供應商與品牌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構筑起小米手機的每個生產環節。
從產品定價、談供應商到確定供應量,每一環都彰顯著雷軍營銷的藝術,而對于供應鏈的管理,業內也是褒貶不一,有的供應商認為小米量大壓價,競爭對手批判小米供應鏈靠的是營銷的技巧。小米的供應鏈到底有什么優勢?又有哪些隱患?

?
小米產業鏈
3月25日,小米科技攜全球幾百位主要合作伙伴,召開了第二屆供應商大會。相對于小米2014年出貨量6500萬左右的亮眼成績而言,這場并未事先預熱的“聯歡會”似乎有些低調。
當晚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在微博中總結稱,“1.小米手機是小米和供應商一起做的產品,成績是大家共同的成績,謝謝大家。2. 高度重視品質管控,一定要讓小米成為質量最好的手機。3. 小米今年發貨目標是8000萬臺到一億臺,希望大家確保完成生產任務,讓用戶更容易買到手機。”
雷軍還爆料了會后第二天的行程:先陪幾十個供應商爬山,再與各位老板召開單獨會議討論合作策略、供貨和品質管控。
從2011年30萬臺、2012年719萬臺、2013年1870萬臺到去年6500萬臺的銷量,小米的快速崛起與它身后日益龐大的供應商隊伍密不可分。
作為一家互聯網創新企業,有著“電商基因”的小米,生態鏈相對簡短,只涉及研發組、供應商、代工工廠、核心企業和顧客幾個環節。在供應鏈模式上,小米采用饑餓營銷、縮短供應鏈的方式,依靠專業的代工廠為其代工,減少中間代理商和流轉環節,直接對接生產商與用戶。
易觀智庫分析師朱大林認為,“與傳統廠商相比,小米的這種互聯網模式帶有極強的掠奪性。生產上,它不能達到供求平衡的水平,但這也正是它的銷售策略,饑餓營銷的手段。不過隨著小米手機的銷量增加,成本曲線會逐漸向下傾斜,產品生命周期越長,累積利潤也越多。”
事實上,小米內部有一套較為完善的供需生產流程:雷軍、林斌、黎萬強和周光平每周都會開一個小型生產會,根據當周銷售額、預約購買數等確定三個月之后的訂單量,而這個生產計劃馬上就會交由50人的管理團隊去進行跟進管理。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負責:黎萬強負責小米網電商和倉庫,周光平負責供應鏈管理,林斌負責采購核心元器件,雷軍則負責統一協調。
如果說蘋果憑借自身IOS系統圈起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那么小米則是依靠饑餓營銷的互聯網思維,以資金為紐帶,在取得規模效應后綁定大批硬件供應商,進而形成成本優勢狙擊其它競爭對手。
在小米相關負責人看來,“小米供應鏈在全國是最強的那檔。我們基本上都選擇在各領域當中最優秀的供應商”。盡管雷軍也一直強調與供應商之間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雙方是“真金白銀結成的雨水之情”。但隨著品牌影響力擴大后買方實力的不斷增強,小米與上游供應商們的博弈勢必變得復雜。例如在芯片合伙人的選擇上,小米先后與高通、英偉達合作,在紅米系列芯片上反而與高通的“死對頭”聯發科結盟,而后又搭上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并與其協議合作研發芯片,引起了聯發科方面的不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