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危機:海外專利費將讓國產手機喪失廉價優勢
小米近日在印度官網發布公開信,宣布停售紅米Note和紅米1S。同時小米表示,針對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公司正在仔細調查,同時評估可能采取的法律措施。愛立信印度公司對小米提出了指控,法庭聆訊此案后通過了一項單方面禁止令,禁止小米向印度進口或銷售公司的智能手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852.htm小米成為中國廉價手機廠商爭奪國際市場的標桿企業,日前,由于遭到愛立信有關專利侵權指控,小米在印度銷售手機的市場前景變得黯淡無光。
海外市場分析師指出,小米在印度的這一專利糾紛,將會引發中國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高度關注。另外,對于聚焦中低端廉價手機的中國廠商而言,海外專利費,將讓成本和低價優勢蕩然無存。
除了進入國際市場較早的華為技術和中興通訊之外,中國其他的智能手機廠商,在專利儲備上十分薄弱,其中以全球手機行業的“黑馬”小米公司最為典型。
對于許多渴望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手機廠商而言,小米在印度遭遇的專利糾紛以及后續發展,將成為一個預兆性的事件。英國市場研究公司“IHS科技”的分析師格林森表示,包括OPPO、酷派在內的中國廠商,將會密切關注小米事件的發展。格林森表示,一般來說,智能手機的專利費不超過手機銷售價格的百分之一,如果廠商銷售規模不大則不會引起專利持有公司律師的注意,不過今天的一些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和收入越來越大,已經進入了專利大玩家的“瞄準鏡”。
正如三星電子和蘋果的世紀專利訴訟所證明,專利訴訟已經成為智能手機行業市場競爭的一個手段。只要是市場競爭趨熱,專利訴訟將隨之爆發。上述分析師表示,在專利訴訟和專利授權方面,中國廠商尤其面臨不利的局面。因為小米等廠商,靠100美元左右的高性價比安卓手機攻打海外市場,這些手機的利潤率很低,因此0.5%或者0.8%的專利費,將給中國廠商的利潤造成巨大影響。
格林森也表示,對于三星電子和蘋果這樣的大廠商而言,運營利潤率持續超過5%,專利費負擔相比而言不重。據有關媒體報道稱,小米已經獲得的專利只有8件,數量稀少,作為對比,華為技術已經獲得了2.2萬件專利,去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就高達50億美元。
另據媒體分析,之前在中國壟斷手機芯片市場的美國高通公司,通過廣泛的交叉專利授權,阻止了中國手機廠商(均為其授權客戶)之間的專利訴訟。隨著中國政府對高通實施反壟斷調查,如果高通未來被禁止進行交叉專利授權(自動的反向授權),則小米、華為等中國廠商在國內也可能發生專利訴訟大戰。
2014年4月,小米宣布進軍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印尼、泰國、越南、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10個國家,這等于是對中興和華為的海外市場發起沖鋒,而作為擁有雄厚專利實力的兩家通信巨頭發起專利保衛戰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小米也沒有坐以待斃。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小米就不斷彌補自己的專利短板,截至2013年5月,小米專利申請總數為336個,其中發明專利297個,增長迅速。2014年小米還“曲線救國”地收購了芯片方面的專利公司。但是,這些仍然不能彌補小米在專利實力上的巨大差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