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氣沖“云”霄的小米
阿里巴巴(Alibaba)上市似乎是主要原因。這家中國電商集團在上市之前也經歷了估值極度飆漲的軌跡。該公司今年在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創下史上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現在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市值為2430億美元,僅次于谷歌(Google)。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589.htm在投資者看來,小米似乎已是鐵定的阿里巴巴后繼者。超過400億美元的估值意味著,小米的市值將是聯想的三倍,與其他估值極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屬于一個量級。

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Tencent)被簡稱為“BAT”。以市值衡量,這三家公司都在全球前10大互聯網公司之列,與亞馬遜(Amazon)、谷歌、eBay和Facebook等公司比肩而立。中國最富有的10人中,5人是互聯網或科技企業大亨。雖然小米堅稱5年之內不會進行IPO,但如果小米進行IPO,或許能使8位創始人中的幾位躋身這個榜單。
小米的策略一直是緊抓中國互聯網熱潮。雖然是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但它表現得像一家互聯網公司:其硅谷風格的總部大樓有一架滑梯,種植著一些蕨類植物,還有員工收養的一只流浪狗。小米與那些有著嚴肅企業文化的中國硬件科技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那些公司,清一色的深色西裝和桌邊操才是常規。
小米的創始人都是互聯網專家。雷軍,既是中國最知名的天使投資人,也是軟件制造商金山(Kingsoft)的創始人。林斌在微軟(Microsoft)和谷歌工作過,2010年加入這個團隊,與雷軍及另外5人共同創辦了小米。谷歌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今年加入,負責啟動向10個亞洲國家出口小米的大計,并以印度市場為重點。該公司還有向拉美市場進軍的計劃。
上月,雷軍告訴投資者,在線銷售小米手機已經讓小米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不過北京互聯網咨詢機構艾瑞咨詢(iResearch)表示,小米平臺名列第五。這里要說的是,小米的在線平臺能支持其擴展其他領域的電子商務。
林斌表示,硬件只是小米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他說:“絕大多數手機銷售商都把銷售作為與客戶關系的終點,我們則把銷售看作開端,我們把每個買家視為用戶。”他很少提及其他智能手機制造商。他認為小米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互聯網上那些“殺手級應用”:騰訊的微信(WeChat),阿里巴巴的淘寶(Taobao)以及百度。如果明年小米能達成賣出1億部手機的目標,小米的“用戶”總數就能接近那些國內頂級移動應用了。
最近,小米宣布將在視頻內容方面投資10億美元,這似乎是小米推出互聯網戰略的開端。還有傳言稱,小米會進行一項大規模的投資或者收購。小米還延攬了陳彤,陳彤之前在門戶網站新浪(Sina)工作,被視為中國頂尖的互聯網內容專家。
“我們相信‘少就是多’,我們不會參與制作大量內容,而是(想要)與我們的合作伙伴攜手并進,”雷軍最近介紹陳彤時說道。
以微利銷售手機是小米擴大市場份額戰略的一部分。通過把所有的小米硬件連接在一起,“小米正在嘗試構建自己的云體系”,行業游說團體——手機中國聯盟(Mobile Phone China Alliance)秘書長王艷輝說。
“他們唯一關心的是他們的用戶基礎。一旦他們有了足夠大的用戶基礎,賺錢是水到渠成的事。”
小米面臨的危險是,用戶購買了小米手機后,只用手機在微信上聊天,在淘寶上購物,用百度來搜索,無視小米自己的服務組成的“生態系統”。
另一個問題是小米對谷歌的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的依賴。就算小米能把硬件做得和蘋果一樣,iPhone的一大優勢是蘋果同時控制了硬件和軟件,而小米只能對谷歌提供的系統加以定制,這讓小米實施差異化的余地更小。同樣依賴Android的三星也面臨著這個問題。
林斌拒絕對小米的各項計劃給出一個時間表,但他希望硬件和服務的收入比將能達到1比1,目前來自硬件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4%。
“我們不急于對服務進行收費,”他說,“我們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擴大用戶群。”
蒂姆?布拉德肖(Tim Bradshaw)補充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