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中國四大區域液晶面板產業鏈日益完備

        中國四大區域液晶面板產業鏈日益完備

        作者: 時間:2014-11-05 來源:中華液晶網 收藏
        編者按:面板產業,我們還是要立足技術創新和升級轉型,消除產能過剩的隱憂。

          被譽為“信息社會的牛奶和面包”的,廣泛應用于電視、等方面。作為支撐信息產業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其對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都意義重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4888.htm

          正處轉型升級關鍵階段的各地方政府,對于這一戰略新興產業的扶持可謂不遺余力。北京政府直接投資85億元作為北京8代線的啟動資金,后又通過定向增發注資45億元。目前,大陸平板顯示行業已經形成了北京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四大集聚發展帶。

          近年來,業逐步回暖,涌現投資熱潮。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業總投資規模(含建成、在建和規劃)已超過3000億元。

          2013年,京東方推出非公開發行預案,最終實現融資約448億元,自2001年上市以來,京東方的直接凈融資額超706億元。在間接融資領域,自上市至2013年第一季度,京東方已獲得約1034億元。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液晶面板是投資高、技術高、風險高的典型“三高”行業,其近期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強有力的政策扶持與資本投入。同時,液晶面板國產化升級機遇與挑戰并存。作為強周期行業,剛剛走出“缺屏之痛”的面板業目前雖呈現穩健發展態勢,但只有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才能讓這一行業保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國產化進程加速

          “十二五”期間,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支持下,液晶面板國產化步伐不斷加快。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產基地。工信部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以液晶面板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規模達1070億元,同比增長44.6%,全球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1.4%。

          數據顯示,未來5年,大陸將有15條6代以上的高世代線面板廠建成并投入運作,屆時,中國內地產能將超越日本位居第二,僅次于韓國。

          事實上,中國的液晶面板產業起步時落后日本近10年,一度遭遇“缺屏之痛”。本土面板廠商技術薄弱,終端廠商常年從韓國、日本、臺灣等地進口液晶面板。

          據海關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額高達503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液晶面板的進出口逆差自2004年開始逐漸增加,2008年達到峰值的217.22億美元。

          而液晶面板國產化加速以來,進出口貿易逆差額已顯著降低。2013年液晶面板進出口貿易逆差降至137.21億美元,是2004年以來貿易逆差額的最低值。

          同時,我國液晶面板自給率也在不斷提高。工信部報告顯示,已建高世代線滿產運行,本土液晶電視面板自給率超過35%。國內骨干面板企業采購本地材料、設備超150億元,帶動近百家上游廠商。預計2014-2016年,全球平板顯示市場的增長將趨于平緩,由于全球平板顯示產業重心向我國轉移,我國的產業規模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液晶面板自給率還將穩步提升。

          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平板電視面板自給率要達到80%以上。按照這一目標,本土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空間仍巨大。

          微觀層面來看,本土面板廠近年來盈利狀況樂觀,今年上半年實現全面盈利:京東方上半年營收161億元,與同期持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2億元,同比增長21.22%;深天馬上半年營收24.86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凈利潤8139.24萬元,同比增加280.14%。

          在這個國產化進程加速的“春天”,本土面板產業整體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產業生產鏈、產品技術水平以及創新機制等方面與國外領先同行的差距無法忽視。同時,產能過剩隱憂揮之不去。

          自給率僅30%

          液晶面板業如同光伏行業一樣,飛速發展給業界帶來產能過剩的隱憂。更嚴重的問題是,三星新一代有機液晶面板一旦成功上市,中國幾千億液晶面板行業將面臨巨大沖擊。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液晶面板業是否會重蹈光伏產業的覆轍,應當建立在對供需關系的討論基礎上。

          事實上,液晶面板行業近年來的復蘇與下游終端市場的需求增長密切相關。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手機行業發展情況回顧與展望》顯示,2013年我國手機產量達到14.6億部,增長23.2%,其中占全球手機銷量的比例超過70%。據IDC發布的2013年全球手機18億部的出貨量測算,我國產量占全球出貨量份額達到81.1%,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而在另一終端——液晶電視方面,2013年大陸面板出貨量較2012年提升超60%。大陸本土彩電品牌廠商和外資企業如三星、LG等都開始擴大采購大陸面板的比重。預計2014年大陸面板出貨量可達3900萬片,增長27.6%。

          目前,我國面板自給率僅有30%。單獨考慮國內市場的需求,本土面板產能還存在缺口。這與我國光伏產品80%產能依賴國際市場消化的情況有所區別。

          不過,工信部相關人士曾提醒,目前國內電視行業的出貨量在下降,滲透率也已經高達8成,增長也面臨瓶頸,因此企業的新增投資應當保持理性。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電視尺寸每增加1英寸,將可消化一條月產能約9萬片的8.5代面板生產線的產能。隨著電視平均尺寸從2012年的37英寸快速拉升至2014年的40英寸,加大面板尺寸被認為是緩解面板市場產能過剩的良方。

          此外,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對本土液晶面板產業而言,進行技術升級,布局AM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和機遇。

          從大到強的跨越

          “產能過剩論”引發有關液晶面板產業未來發展布局的思考,而在與外商競爭中暴露出的本土液晶面板業產業布局分散、創新不足、知識產權環節薄弱等局限急需實質性的突破。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持續性的政策支持、產業鏈上游配套的完善和原生性的創新驅動將是液晶面板產業由大做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政策紅利是驅動液晶面板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稅收等政策支持給予液晶面板廠商實質性優惠,另一方面,政策支持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從而將吸引更多資本推動該行業發展。

          持續性的政策支持應當表現在兩個層面。

          首先持續性是重中之重。政府的扶持政策應在一個較長的周期內保持穩定。其二,政府還應發揮引導作用,在產業規劃層面強化規劃布局,推動產業集聚與產業聯合。據悉,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的《2014-2016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將根據市場容量合理確定產能發展目標,防范盲目建設和低水平建設。

          目前,我國液晶上游配套產業起步較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而年產值達數千億的液晶面板業對產業鏈上游需求巨大。而上游配套產業的完善既有賴于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商業手段在配套產業領域做大做強;又有賴于企業研發力量的增強。

          創新是提升面板自給率的重要驅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在與三星、LG等外企的競爭中,技術創新將推動更多終端廠商青睞本土面板。在AMOLED等方面的技術儲備,將有助于本土面板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順利轉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慈溪市| 沙洋县| 青铜峡市| 贵港市| 新沂市| 巴中市| 黄大仙区| 宁国市| 中牟县| 宁明县| 奉贤区| 通辽市| 肃宁县| 鄂托克旗| 额尔古纳市| 五莲县| 云阳县| 黄梅县| 吉水县| 康保县| 甘德县| 广州市| 凉城县| 永德县| 庆元县| 贡山| 玉林市| 伽师县| 安仁县| 山西省| 宝丰县| 西吉县| 新巴尔虎右旗| 璧山县| 崇礼县| 鞍山市| 太仓市| 宿松县| 瑞金市|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