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圈熱議:都不看好英特爾聯發科“緋聞”
日前,RBCCapitalMarkets分析師DougFreedman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英特爾必須采取并購行動來加速移動芯片事業的成長速度,而聯發科將是首選的對象。他認為,英特爾有必要在接下來2-3年執行并購行動,因為該公司每季都要花超過10億美元擴展移動市場,且還蒙受嚴重虧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2318.htm對于這個消息,IC圈內也展開了熱議。當然,沒有一個人是看好這場“緋聞”的。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說,分析師只是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沒有深入到產業里面去了解,英特爾在通信芯片領域里面動作很大,但不是并購聯發科,而是和大陸產業緊密合作;IC行業專家老杳則表示,375億美元收購聯發科,英特爾未必舍得;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更是斷言,這兩家不會有愛情。
筆者還是非常認可諸位IC圈意見領袖的觀點,但對英特爾在移動通信市場的前景卻不抱有什么希望。
這兩家不會有愛情
最大的挑戰在于英特爾的戰略,英特爾目前的戰略是基于自身x86架構的跨平臺(Windows、Android等)、跨設備(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支持,并讓用戶得到統一的體驗。如果收購了聯發科,是要堅持原有的x86架構還是重新回到ARM架構的懷抱,這是個很大的挑戰。
其次在于收購本身,價格和政府態度。按照之前的報道,英特爾需要溢價40%,總計需要375億美元,這對于財大氣粗的英特爾也是個不小的挑戰,董事會能否通過也是個問題。
政府監管方面,作為臺灣的標志性企業,當局政府會怎么看,當然最大的難題還是大陸政府,現在大陸把IC提到了非常高的戰略高度,而且聯發科的絕大部分市場都集中在大陸,國內政府不放行一切都是扯淡。
聯發科也不見得會賣,聯發科已經挺過了最困難的事情,原來的市場廠商林立,但現在卻只剩下了一個高通,一個展訊在周圍。展訊的商業模式和聯發科有很多類似,都是走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路子,但在這方面,聯發科還是比展訊更加游刃有余。雖然在4G上是比高通慢點,但聯發科還是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環境。
英特爾移動通信市場前景渺茫
在基帶芯片市場,英特爾已經跌出前三,被來自中國大陸的展訊超過,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在收購英飛凌重新回到移動通信市場以后,英特爾沖了一陣子,但效果極其不理想,和聯想、中興、摩托羅拉合作推出的幾款手機都是泥牛入海,反而給業界留下了高功耗、穩定性差、架構復雜、成本高的印象。
在今年,英特爾調整了策略,主打平板電腦市場,相當于做個緩沖,并制定了4000萬的出貨量。即使完成了出貨量又能怎么樣,平板電腦本來就是個逐漸萎縮的市場,已經過了爆發性增長的時間。
在這個市場玩家很多很多,高通、聯發科、展訊、聯芯科技、全志等等,英特爾想依靠瑞芯微做超低端平板芯片,沖刺出貨量,但意義能有多大呢?因為平板和手機,現在來看,還是兩個產業鏈。
英特爾把手機芯片的希望寄托在年底的SOFIA身上,其實還是想復制英飛凌在2G/3G時代的成功,靠低成本、集成度和低功耗來打翻身仗,但現在這個方法誰都會了,而且別人使得更流利。還有就是在4G的SoC芯片上,英特爾的判斷也慢半拍,把大規模出貨壓到了明年初。但看看現在國內的情況,幾百塊的LTE手機已經是比比皆是,4G的浪潮比大家想象的要快的多。已無它法,唯有快馬加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