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高壓,徹底解決華中電網季節性缺電
現狀:電網豐枯季節性特征明顯
3月以來,湖南降雨量和水庫來水明顯偏少,各水電廠水庫已到達或接近死水位,發電能力嚴重受限。由于發電能力不足,湖南省已于3月21日實施有序用電措施。
面對湖南電網嚴峻的電力供應形勢,華中電網公司利用三峽近期來水有所增加的有利時機,向國家電網公司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申請三峽電廠超發支援。國調中心已安排三峽超發45萬千瓦電力支援湖南。同時,華中電網組織電煤有所好轉的河南支援湖南電網30萬千瓦電力。
湖南季節性缺電不是華中電網個案。華中電網支撐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重慶6省市3.9億人口用電,是全國覆蓋人口最多的區域電網。隨著全網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華中地區缺電情況越來越嚴重。盡管水電資源豐富,但華中電網豐枯季節性特征明顯。
建言:推進能源輸送方式轉變
近年來,華中網內六省(市)在冬春兩季缺電已成常態。這也成為華中電網公司全國人大代表在參加全國兩會時最常建言獻策的話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華中電網公司三位全國人大代表謝明亮、毛日峰、湯文全即重點圍繞如何解決華中季節性缺電難題,從特高壓和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清潔能源發展角度出發,積極建言獻策。主動向各級領導和人大代表宣傳特高壓電網的優越性和特殊作用,牽頭組織上報了《關于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從根本上解決湖北缺電問題》的議案,聯名上報了《關于促進電網建設立法的建議》《關于增大三峽分電華中比例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動發電權交易促進電力節能減排的建議》《關于盡快制定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國家標準的建議》《關于加強能源行業規劃的建議》等五項建議。
“這幾年,隨著特高壓的發展、電網的快速發展,在整個國家電網公司這個層面,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越來越強。”全國人大代表、華中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謝明亮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介紹說。
對策:跨區跨省發電權交易
2010年,湖北省政府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簽署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從2010年起步,逐年增加內蒙古向湖北輸電量,到2015年達到200億千瓦時”。據介紹,內蒙古大型能源基地距離東部負荷中心600~1500千米,是特高壓輸電的經濟合理距離。
2010年年底,我國發電總裝機已達9.62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約占76%,非化石能源裝機僅占24%。火電消耗了大致50%的煤炭資源,二氧化碳排放也占50%左右,電力行業已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領域。
華中電網公司總經理毛日峰稱,應大力推進以節能減排目標為指導的發電權交易;盡快配套制定相應的輸電價格政策;加大電網建設投入,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為跨區跨省發電權轉讓提供堅強的網絡支撐,促進發電權交易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開展發電權交易是創新機制、降低成本、走內涵式節能減排的有效路徑。發電權交易可以引導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低排放發電機組替代小火電機組發電,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減少環境污染。開展跨區跨省發電權交易有利于擴大發電權交易規模、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有利于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也有利于提高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訪 談
推行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
結合我國電力市場運行情況,華中電網公司總經理毛日峰建議,以法律形式對可再生能源電量在電力消費總量中所占的份額進行強制性規定,即在需求市場推行強制配額。
記者:如何解決可再生能源電量在電力消費總量中所占的份額的合理分配?
毛日峰:可以選擇示范區域作為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配額的試點。區域的可再生能源需求配額同時也是區域內各省(市)的需求配額。需求配額約束下,可再生能源電力資源不足的省(市)會積極參與跨區跨省交易以完成目標,優先把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配額納入本省(市)的電力電量平衡,從而保證了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后的需求市場,提高電網企業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記者:有什么具體措施嗎?
毛日峰: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配額。首先確定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目標,再將國家的總目標按公平、合理的原則分攤到區域或省(市)。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發放綠色證書。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可先在電網企業之間進行,取得成功經驗后,可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交易主體可不再只限于電網企業,其他企業也可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來體現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環境價值和社會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