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基于根軌跡的串聯校正設計

        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基于根軌跡的串聯校正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3-17 來源:網絡 收藏
        eight=22 src="/uploadfile/mndz/uploadfile/201203/20120317024023449.gif" width=14 align=absMiddle v:shapes="_x0000_i1518"> 點。相應的增益

        校正后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為

        相應的靜態速度誤差系數為:

        比較未校正系統和校正后系統的根可見,校正后系統的 從0.8減到0.7,這意味著調整時間略有增加。如果對此不滿意,則可重新選擇希望閉環主導極點的位置,且使其 值略高于0.8。

        圖6-23

        6.4.3 遲后—超前校正
        由上兩節的討論可知,超前校正主要用于提高系統的穩定裕度,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而遲后校正則可以減少系統的穩態誤差。由此設想,若把這兩種校正結合起來應用,必然會同時改善系統的動態和靜態性能,這就是遲后—超前校正的基本思路。

        當希望的閉環主導極點Sd位于未校正系統根的左方時,如只用單個超前網絡對系統進行校正,雖然也能使校正后系統的根通過Sd點,但無法使系統在該點具有較大的開環增益,以滿足靜態性能的需要。對于這種情況,一般宜采用遲后—超前校正。

        設遲后—超前校正裝置的傳遞函數為

        其中Gc1(s)起遲后校正作用,它使系統在Sd處的開環增益有較大幅度的增大,以滿足靜態性能的需要;Gc2(s)起超前校正作用,利用它所產生的相位超前角φc2使根軌跡向左傾斜,并通過希望的閉環主導極點Sd,從而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

        用根軌跡法進行遲后—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驟為:

        1)根據對系統性能指標的要求,確定希望閉環主導極點Sd的位置。

        2)設計校正裝置的超前部分Gc2(s)。設計時要兼顧到既使Gc2(s)在Sd處產生的相位超前角φc2滿足Sd點的相角條件,又使Gc2(s)極點與零點的比值β足夠大,以滿足遲后部分使系統在Sd點的開環增益有較大幅度增大的需要。

        3)根據所確定的β值,按遲后校正的設計方法去設計Gc1(s)。

        4)畫出校正后系統的根軌跡。由根軌跡的幅值條件,計算系統工作在Sd處的靜態誤差系數。如果所求的值小于給定值,則需增大β值,應從步驟2)開始重新設計。

        下面以實例說明這種校正的具體步驟。

        例6—9 校正前該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為

        要求校正后具有下列的性能指標:阻尼比 ;無阻尼自然頻率 ;靜態速度誤差系數 。試設計一遲后—超前校正裝置。

        解(1)根據給定的性能指標,求出希望的閉環主導極點為

        (2)設計校正裝置。超前部分 處應提供的超前角

        的零點 ,以抵消原系統的一個開環極點。這樣設計不僅使校正后系統的階數降低,繪制根軌跡方便,而且一般易于實現希望閉環極點的主導作用。在圖6-24所示的s平面上,以 點為頂點,點 與-1點的連線為邊,向左作角 ,該角的另一邊與負實軸的交點 ,這就是所求超前部分的極點。由此可見,

        (3)經過超前部分校正后,系統的傳遞函數為

        據此,作出相應的根軌跡,如圖6-24中的實線所示。根據根軌跡的幅值條件,求得系統工作在 點時的增益 ,對應的靜態速度誤差系數為

        顯然, 不能滿足給定指標的要求,所要增大的倍數 應由遲后部分 來提供。由此可見,上述確定的β=4能滿足將靜態速度誤差系數提高3.35倍的要求。

        (4)設計校正裝置的遲后部分

        由點 向左作一條與線段 角的直線,此直線與負實軸交于 ,這就是所求 的零點,它的極點 。于是求得遲后部分的傳遞數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祁阳县| 湘潭县| 额尔古纳市| 南靖县| 灌阳县| 雅江县| 红原县| 遂宁市| 高青县| 黎城县| 靖边县| 长汀县| 承德县| 洪雅县| 壶关县| 青川县| 沁源县| 庆云县| 永靖县| 昔阳县| 登封市| 祥云县| 金塔县| 武义县| 确山县| 黎平县| 龙陵县| 呼图壁县| 怀柔区| 建宁县| 永春县| 商河县| 新建县| 凉城县| 报价| 个旧市| 全州县| 齐齐哈尔市| 卢龙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