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從小米看手機的工業設計

        從小米看手機的工業設計

        —— 在這點上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時間:2013-12-23 來源:《商業價值》雜志 收藏

          在第3代采用與Lumia類似的圓形邊框設計,說明其團隊的原創思維遇到了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3055.htm
        從小米看手機的工業設計
         
                “硬件、軟件、服務”是眾所周知安家的鐵人三項,在衡量一款智能手機是否受市場歡迎的標準時,簡單概括就是干好兩件事:如何做好一款驚爆了的手機以及如何賣出去。在如何賣出去上,對于營銷的理解和執行走在了國內廠商的前沿。但在做手機上面,就沒能跟上做營銷的快速步履。

          手機硬件的設計,除了參考各項性能的指標參數,最重要、直觀的就是它的外觀。從小米1~3代的發布會視頻來看,我發現沒有一次超過1分鐘的深度介紹小米對于外觀設計的理念、為什么這樣設計以及它在上有哪些突破點。

          米1到米3的設計突破

          在如今智能機群雄并起的年代,軟硬件不再相差懸殊,差異化日漸趨小。用戶的選擇就取決于品牌和性價比。作為僅成立3年的手機商,從品牌知名度小米還不足以和Apple這家擁有30年歷史的國際巨頭相比,但作為同一領域的競爭對手又繞不開,作為行業的標桿都要自覺不自覺的拿它相比。除了發揮性價比,性能趨向同類化,非Apple機還能在哪些地方做文章?這是所有手機商所面臨的思考,也是小米所要面對的。

          不管是行業熱捧的云服務還是優化操作體驗,大家都在提倡鼓吹自己的設計觀念。當這些觀念執行在各自的手機設計上達到一致時,還能打什么差異化?當性能不分伯仲、軟件體驗雷同以及外觀大同小異時,商家還能做什么?這就需要在工業設計上著重打造,而在目前中高端市面上,能把握住這個點的唯獨Apple深入人心。

          手機工業設計的高與低,最終取決于材質的用料和工藝水準,材料選用的優劣影響著用戶的手感,從而決定手機整體的工業質感。小米作為國內手機主流商的代表之一,前兩代都采用了傳統的塑料工藝做法,在米1中規中矩的外觀基礎上升級后,米2采用正反面黑白的顏色對比,來突出反面純白的塑料拋光,以此來增強手心與手機之間接觸的光滑感。經過拋光的塑料背面板,握在手里的感覺相比之前米1的磨砂背面就有所提升。

          對于按鈕的設計,金屬的材質要遠勝于塑料。手機的按鈕通常是被接觸的最頻繁的一個外圍功能,雖然按鈕只是作為手機結構的附屬部分,但對于它的材料工藝設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iPhone4與iPadAir、iPadmini以后,全部采用金屬的按鈕設計就明顯比之前的塑料按鈕手感更強,因為手指與金屬的長期摩擦比塑料更堅固,在金屬的光滑表面上能讓皮膚起到潤滑的觸感知覺。這就是為什么小米機身雖是塑料,則按鈕采用金屬材質的原因。

          進入到米3后,小米沒有延續在手機四周邊角采用80度的圓角,而是以一副全新的工藝面孔出現,3年來第一次大換血的重新設計。邊框四周的倒圓邊角被用在了機身上下的兩端,這就形成了邊框成了半弧形而不再是正方體。這種設計的考慮在于手指與手面握感的舒適度,這是諾基亞Lumia系列的標準設計,小米在第3代采用與Lumia類似的圓形邊框設計,說明其工業設計團隊的原創思維遇到了挑戰。徹底推翻之前的舊模式,全部重新從頭設計,對于僅僅成立不到3年的手機商來說,變動的根基未免過大。這種處在摸索的方式,還需后面用幾代的迭代積累,才會進入到最終小米的風格體系里。

          尺寸困局

          除了看手機的工業用料水準外,尺寸的大小設計又是一個困擾業界的難題。如今,各路商家都在想盡辦法把顯示屏越做越大。對于手機屏幕終究定格在幾英寸才算恰到好處,業界一直沒有什么標準的明文規定,大多都按各自的標準做,從市面4.5~5.8英寸五花八門的尺寸應有盡有。這種亂象叢生的尺寸大戰,常常令人不知所措,平板電腦與手機的界限被各種眼花繚亂的尺寸所模糊。

          大多普通用戶的單手大拇指握手機的姿勢,所接觸劃過的屏幕大約在4英寸范圍,超過這個范圍以上,必須用另一只手來操作。所以4英寸的范圍應該是設計屏幕最合適的尺寸。但現在,除蘋果外一些主流的手機商上都沒固定遵循這個尺寸。反而有一致做大的共識,似乎才能顯示出自己不落伍。

          尺寸雜亂化的背后,可以看出商家缺乏對用戶的認知體驗,更是一種妥協的不自信。手機作為豐富的通信工具,一旦超出單手操作的范圍,手機的本質意義就會逐漸喪失。以米3為代表的5英寸大屏手機商,在我看來就是違反了用戶的單手體驗。

          設計風格趨同

          自iPhone問世以來,Apple確立了手機風格的規格設計:一個Home主鍵,一個3.5英寸的主屏。如今所有的商家都在這種框架里設定機身的設計,這就造成市面所有的手機都是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可言。iPhone之前,你可以用到各種千奇百怪的機形,雖然這些物理按鍵耗費空間操作復雜,實體的按鍵無法跟今天的觸控技術相比,但多元化的機型,可以看出商家對手機設計的思考。自從iPhone把觸控普及到手機這幾年,商家對于手機的整體工業思考,明顯不如2007年“前智能機時代”來得大膽。可以看作,在這樣既有的模式下,其實就是一種對設計思考的偷懶。

          在沒有新思路打破這種固有的風格設計時,那么以小米為代表的國內商家對于手機工藝的表現,可以從里面看出哪些端倪?

          從小米前兩代外殼組裝結構看,可以明顯看出正面主屏和背殼兩層黑白堅固的對接的痕跡。這跟其他傳統手機的工藝結構沒有明顯區別,而到了米3這種正反加蓋的分界線就被隱蔽的包裹在占據機身主體的背殼主槽里,這種加工的意圖就是讓你感受不到涇渭分明的工業對接,同時可以降低的機身厚度,整體看上去顯得渾然一體。這種工藝的做法同樣在諾基亞的Lumia系列和Apple的iPhone5S上看到,不同的是各自材質的選用不同,形成的對接表現反應也不相同。

          這種一體化的高精度工藝,不會直接影響用戶對于一款手機看法的好壞,但這種工藝的好處在于,無需使用兩種模塊的材質來完成手機主屏和背面的拼接,只需設定一種主體作為機身整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這樣就可以使機身總體的厚度得到控制。當厚度得到控制、主屏與背面為一體時,手機整體的流暢度就會顯現出來,如果再采用高性能的材質,如:金屬鋁合金一類,那么手機整體的質感將得到大幅提升。

          透過米3的工藝,可以看到國產手機商學習摸索的態度。但對于工業外觀設計的思考,還需要用很長一段時間來沉淀。



        關鍵詞: 小米 工業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北京市| 宜良县| 宿迁市| 尼勒克县| 东安县| 青浦区| 长白| 辽中县| 宿迁市| 邵阳市| 高要市| 福贡县| 加查县| 湘西| 都兰县| 甘泉县| 威信县| 衡东县| 博爱县| 苏尼特右旗| 林周县| 内黄县| 佳木斯市| 山阴县| 平武县| 北票市| 沐川县| 沂源县| 囊谦县| 丰城市| 越西县| 天长市| 姚安县| 清徐县| 姜堰市| 习水县| 革吉县| 离岛区| 鹤岗市|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