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程思維重塑毫米波雷達,邁向感知方案平臺
在 EAC2025 易貿汽車產業展期間,EEPW專訪了傲圖科技創始人牛力。作為前蘋果造車團隊及小馬智行核心成員,牛力帶領的傲圖科技以 “非 FPGA 的 4D 成像毫米波雷達技術”為突破點,在展會現場展示了 V2 系列與 RF 系列產品。采訪中,牛力圍繞團隊技術基因、TI 芯片生態合作、成本控制哲學及商業化路徑展開深度分享,揭示了這家初創公司如何以工程化思維重塑自動駕駛感知層格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390.htm
一、技術底色:從蘋果造車到 4D 雷達的 “非 FPGA” 破局之路
作為國內少數擁有自動駕駛核心團隊背景的創業者,牛力在采訪中透露,傲圖科技的技術基因源自其在蘋果造車項目及小馬智行的多年積累。“我們可能是國內唯一一支從自動駕駛端轉型做毫米波雷達的團隊。” 牛力強調,從 2015 年起參與蘋果無人車研發,后加入小馬智行負責傳感器硬件,2023 年創立傲圖時便明確 “我們要做不僅性能大幅提高的毫米波雷達,更要可大規模量產落地這樣的一個目標”。
針對行業內 FPGA 方案成本高、高溫性能差的痛點,傲圖選擇非 FPGA 的 SOC/DSP 技術路徑。傲圖通過自研射頻前端與計算優化算法,在德州儀器(TI)的 TDA系列 芯片上實現突破。這種 “用成熟車規商用芯片 + 算法創新替代高端定制硬件” 的策略,使傲圖在成本與性能間找到平衡。牛力舉例:“我們有非常深厚的計算優化能力,所以可以使用紙面算力很低的廉價車規芯片;我們有非常高效的算法,所以可以在同樣硬件配置下提供高質量和低延遲的點云,我們有非常好的硬件設計能力,所以可以做到全球唯一的單PCB的4級聯雷達,大幅降低量產成本;我們板子上有上千個元件,幾乎每個電容電阻的選擇都做到最優,以確保我們的產品在有極高性能的同時成本最低。”
二、產品矩陣:從 V2 系列到 RF系列 的 “全場景算力適配”
傲圖的產品布局圍繞 “算力共享” 理念展開,形成 “高端計算版V 系列+ 輕量化前端RF 系列” 雙產品線,以滿足邊緣計算和中央計算的不同構架:
V2 4D 成像雷達:作為旗艦產品,V2 基于 4 片 TI的AWR2243 +TDA4 芯片,支持 600 米超遠大型車探測能力、1.4° 角分辨率,全方位提升車輛在惡劣天氣環境中的感知識別能力提升駕駛安全性。
RF 系列非計算前端:剝離內置處理器,僅保留射頻模塊,依托主機廠域控制器實現算力后移,充分利用車輛中央算力冗余,在保證產品整體性能安全性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硬件成本,使更加平價的家用車同樣可以使用安全輔助駕駛。
談及產品性能與參數內卷,牛力表示:“我們不迷信分辨率、點云數等紙面參數,更關注動態范圍、噪點控制和延時等關乎實際應用產品安全的數據。”
三、生態合作:TI 芯片背后的 “開放生態” 戰略
傲圖與德州儀器(TI)的合作堪稱初創企業與芯片巨頭協同的典范。牛力回憶,2023 年上海車展上,TI 高層被傲圖展位的點云效果震撼 ——“在 TI TDA2 芯片上實現媲美 FPGA 的成像效果,這對 TI 而言也是技術突破。”
合作的核心在于 TI 的開放生態策略:
資源透明化:TI 將芯片 datasheet、開發工具鏈完全開源,創業公司可通過論壇、手冊自主解決幾乎所有的技術問題,無需依賴芯片廠工程師支持;
量產支持:TI 為傲圖開放芯片底層寄存器訪問權限,允許其自定義射頻參數,實現 “TI 芯片 + 自研算法” 的深度綁定;
“TI 的開放模式讓初創公司也有條件進入車載電子行業,與巨頭一較高下。” 牛力強調,傲圖甚至在合作初期 “零接觸 TI 工程師”,完全通過公開資源完成開發,這在傳統的汽車供應鏈的芯片產業鏈中幾乎不可想象。
四、行業洞察:從 “參數內卷” 到 “價值回歸”
針對當前智駕行業的 “激光雷達高端化” 趨勢,牛力坦言:“激光雷達成為高端車象征,本質是成本難以繼續壓低難以在一些較為平價的車型上全面鋪開。”并且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有數據顯示,全球 20% 的交通事故發生在雨霧等惡劣天氣,而毫米波雷達是唯一全天候可靠的傳感器。在如今輔助駕駛剛剛起步的當下,車輛應更務實側重輔助駕駛員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行車安全,而非直接代替駕駛員。
傲圖的商業化邏輯圍繞 “降低事故率” 展開:
保險價值:若毫米波雷達能將交通事故率降低 10%,按全球車險市場 2 萬億美元規模計算,5% 的保費減免即可帶來每年千億美元級市場空間;
法規倒逼:歐盟新規要求 2025 年起所有新車標配全天候碰撞預警系統,也將有助于毫米波雷達在新車裝配率上的提升。
牛力強調,行業終將回歸本質:“就像手機攝像頭從‘像素競賽’轉向計算攝影,智駕傳感器也會從‘參數內卷’轉向‘感知可靠性’。傲圖的目標是讓每輛車都能裝得起、用得好 4D 毫米波雷達。”
結語:用 “工程思維” 重塑傳感器產業
在牛力看來,傲圖的差異化在于 “從客戶端視角做傳感器”—— 團隊深諳主機廠對成本、可靠性、量產周期的嚴苛要求,因此拒絕 “為技術而技術” 的路線。無論是非 FPGA 的芯片級聯方案,還是與 TI 的開放合作模式,亦或是 “算力后移” 的產品設計,本質都是用工程化思維解決行業痛點。
當被問及與 Mobileye、華為等巨頭的競爭,牛力坦言:“巨頭有生態優勢,但初創公司更專注、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我們目前專注做好毫米波雷達這一件事,,后續我們也將通過持續優化成本與性能,與主機廠密切配合打造出更優秀更適合現在車型應用的雷達。” 這種 “小而精” 的專注,或許正是中國自動駕駛供應鏈突破技術壟斷的關鍵路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