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產能成為半導體業者最頭疼的問題
3.換個角度看行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1/396923.htm主流制程的半導體(如65納米、90納米等)代工產能將出現過剩,但是尖端制程半導體的產能需求依舊非常旺盛,而目前該公司投資的重點在先進制程的半導體代工上,因此不擔心產能過剩的影響。
盡管新技術如AI、5G網路和物聯網,可能讓半導體行業的需求再次回升,前述技術都還處于剛起步階段,人們對此抱有很高的期望,這可以解釋為何供應鏈中的超量預訂和大量庫存現象。
一旦半導體業的周期性下滑結束,可能會因各種新應用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小幅衰退,指紋識別、雙攝三攝的結構性創新仍然維持半導體需求規模,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汽車等其他領域的需求緩慢提升維持了半導體整體需求的緩慢擴張。

4.廠商的應對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行業已顯現出部分周期終結的跡象,技術進步難度指數級增加,技術創新效率下降,例如摩爾定律逐步失效,7nm以下技術開發難度指數級提升,格芯、臺聯電等企業放棄先進制程的研發。
全球半導體行業調整表現為時間上的周期性,即隨著全球半導體產能的投資過剩與產能出清呈現為數年一次的周期性調整。
國內半導體行業的轉移表現為行業空間上的依次突破與間歇性爆發,行業的依次突破表現為由技術門檻低、資金投入集中、戰略地位重要、國內人才成本優勢明顯的細分領域優先突破,突破方向依次向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分散、戰略地位不顯著的細分行業滲透;間歇性爆發表現為一旦行業取得突破,則國內企業憑借產業鏈優勢在數年內迅速占領市場。
半導體行業的依次突破引導了資本投資的時鐘變化,間歇性爆發往往帶來優秀的投資機會。
當前為IOT等下一輪終端需求換代醞釀期,為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創造機遇,并提供技術積累的時間窗口。預計未來五年半導體市場仍將由智能手機硅含量增加主導,汽車電子、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為高增長亮點。

5.我國半導體產業能否勝出
在手機領域,國產手機終端品牌話語權不斷增大,持續推動大陸電子產業向高端零部件拓展,對最為核心的芯片產業的帶動作用正逐漸彰顯。
而IOT、汽車電子等新興產品對制程要求不高,主要聚焦于成熟制程,大陸半導體各環節廠商已具備相應能力,并與國際廠商同步布局。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主要在后發,中國經濟體量大市場大,有人才優勢,中國半導體研發中途雖然停滯了一段時間,在如今全球化年代也可劣勢轉變優勢,少走彎路以量取勝。
況且現在以硅晶圓主導的半導體產業走到今天己步入一個微妙的時代,此時正是我國與世界同步發力的良好時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