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硅光時代臨近 芯片技術持續提升

        硅光時代臨近 芯片技術持續提升

        作者: 時間:2018-11-07 來源:華強電子網 收藏
        編者按:隨著流量的持續爆發,芯片層面的“光進銅退”將是大勢所趨,硅光子技術有望實現規模商用化。

          技術持續發展,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1/393956.htm

          從發展歷程看,集成技術將遵循由光子集成→光電集成的發展過程,待技術成熟后指向內部光互聯。目前,通信領域的模塊屬于光子集成范疇,從制造工藝看可分為兩類:單片集成與混合集成。

          單片集成主要利用傳統的CMOS工藝,在硅晶圓上集成多個光器件。不過,硅的發光效率較低,無法作為光源,成為單片集成的瓶頸。一個折中的方法是:無源光器件在硅襯底上陣列化,光源采用III-V族半導體,混合集成技術應運而生。混合集成需要將III-V族半導體激光器鍵合在硅襯底上。鍵合技術包括利用DSV-BCB紫外膠鍵合,以及運用低溫氧分子等離子鍵合等。

          在硅光集成領域,Intel是耕耘最早、技術最為完善的廠商。其中,2004年至2010年是Intel的技術突破期,2010年至2016年是商用準備期。大量的研發費用投入為2016年的硅光模塊商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于Intel而言,未來計算機的內部光互聯是其長遠目標,在通信領域的硅光模塊商用可謂初次試水。即便如此,Intel的硅光模塊對于傳統三五族半導體光模塊依舊形成了不小的沖擊。



          目前,已量產的硅光模塊,基于硅襯底的混合集成是主要方式。主要器件包括:在硅襯底表面集成激光器(III-V族半導體,以InP為主)、調制器(鈮酸鋰LiNbO3,具有優異的電光效應)、光探測器(Si中摻Ge)、硅波導(Si對于1.31μm/1.55μm通信波段透明)、波分復用及解復用器、耦合器等。

          硅光子技術取得了高速發展,技術持續突破。不過,硅光子技術仍面臨以下兩大問題:

          1、良率低,成本優勢不明顯:目前,傳統三五族半導體芯片的良率在90%以上,而硅光芯片需要將III-V族半導體鍵合在硅基襯底上。由于硅光集成的工藝尚未成熟,在激光耦合等步驟上的良率較低,導致硅光模塊成本難以進一步提升。

          2、硅波導與光纖的耦合效率低,性能優勢不明顯。硅基光波導的尺寸在0.4—0.5μm量級,遠小于單模光纖尺寸(纖芯直徑約8μm—10μm)。尺寸上的差別將導致模場的失配,需要利用硅基波導光柵進行耦合,在耦合過程中將產生損耗。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芯片 硅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健康| 新宁县| 北辰区| 凤山县| 绥芬河市| 凉城县| 会昌县| 永年县| 五大连池市| 印江| 辽宁省| 库伦旗| 盘山县| 朝阳县| 彭泽县| 江都市| 石狮市| 无棣县| 黄石市| 大余县| 宁武县| 博野县| 井研县| 铜山县| 西贡区| 新乡县| 张北县| 南丹县| 闻喜县| 崇礼县| 蒙阴县| 万荣县| 云霄县| 武功县| 临安市| 当涂县| 张家界市| 磐安县| 舞钢市|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