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臺灣IC產業的繁榮帶給我們的啟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91326.htm一、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力度
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重視有目共睹,2000年,以國務院18號文件頒布為標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入了真正的起步階段。在2008年以后,國家繼續加強對IC產業的關注,頒布各項政策扶持IC產業發展以填補巨大產業需求。正是政策的扶持,我國的半導體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近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和突破,并且依舊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據相關數據統計,2018上半年大陸半導體產業銷售額2677.7億元,同比增長21.6%。
二、對高端專業人才的培育和引進
芯片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也是一個高技術人才的密集型行業,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很多專業的高端人才。近年來,大陸對人才的引進方面下了苦功,臺灣IC人才流入大陸的不計其數。張汝京曾是臺灣大學培育的高材生,在德州儀器工作多年后來大陸創辦中芯國際,目前成為全球十大IC晶圓代工企業之一,臺聯電孫世偉、蔡力行等相繼加盟清華紫光,內地對人才的重視加速產業發展。國家加大力度培養半導體人才并取得成效,清華北大等專業院校的高端IC設計人才頻出,給中國半導體產業振興提供了人才基礎。
三、在某些半導體專業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我國的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企業如果在傳統的芯片領域直接與英特爾、AMD、高通等巨頭正面PK,無疑是自尋死路,但在某些專業的IC設計領域,中國企業可以站在前面,比如比特幣挖礦ASIC芯片,目前中國是這個領域的絕對領導者,國內的挖礦芯片廠接近20家,產值占全球一半。據統計,2017年比特大陸的銷售額預計達到驚人的143億人民幣,超過了國產手機芯片設計廠商展訊,榮登2017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排行榜第二名,僅次于華為海思。
近日,國內某企業發布全球首款量產7納米芯片,也屬于挖礦芯片,雖然在CPU/GPU等領域現在無法超越美國,但在某專業芯片領域,成為行業霸主,彎道超車未為不可。
四、抓住AI、物聯網機遇迎來更大的突破
借助于兩次集成電路變革的機遇,臺灣半導體起來了!國內芯片企業要想實現未來的跨越式發展,抓住AI、物聯網的機遇是目前唯一的辦法。在過去,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是主要需求,未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將是引領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創新應用商機。

完善半導體產業鏈是重中之中
半導體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近年來也誕生了海思、紫光、中興微、華大、士蘭微等影響力不錯的企業,但與世界頂尖的半導體公司仍有差距,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尚不完善,如高端芯片、存儲器、晶圓代工、封裝等領域仍有突破和上升的空間。臺灣半導體起步比大陸早,產業鏈相對完善,從它們的發展之路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正是大陸半導體企業在不斷學習和進步,才造就了如今的形勢,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戰場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