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中國“芯酸往事”:熬過多少苦難,才能實現追趕和超越?

        中國“芯酸往事”:熬過多少苦難,才能實現追趕和超越?

        作者: 時間:2018-05-18 來源:芯智訊 收藏
        編者按:希望多年之后,中國過去的芯酸往事,能夠徹底變成遙遠的回憶,而非不斷重復的現實。

              這種校友關系在清華學子朱一明的創業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2004年,89級物理系的朱一明和85級電子系的舒清明準備創業搞芯片,找到了85級自動化系的李軍,李軍幫他們弄了一筆風投,并介紹給83級經濟系的薛軍,薛軍聯系到80級工物系的羅茁,羅茁掌管的基金投了200萬人民幣,又拉來81級電子系的鄧峰,終于湊了92萬美金開始啟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121.htm

          12年后,這家叫做兆易創新的公司上市,市值超過350億人民幣,成為A股炙手可熱的明星。

          當然,校友之間也不總是這種共建社會主義的和諧局面。85級電子系的趙偉國掌控的紫光集團,在并購了77級電子系師兄武平和陳大同創辦的展訊之后,不久便遭遇到高通聯合大唐對展訊的狙擊,趙偉國在朋友圈里痛斥“漢奸”,將矛頭直指建廣資產實控人,同是清華校友的李濱。

          事實上,今天整個華人半導體圈子,清華子弟占半壁江山,不過考慮到規模達幾千億的國家產業基金是由75級化工系的一位校友批準推動的,所以剩下那半壁江山也得仰仗清華。

          2000年之后,西雁東飛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大批機制靈活的民營半導體企業成立,尤其是在芯片的三大領域中的芯片設計和芯片封裝領域,這種靈活的機制開始進入良性循環,并促使了海思、長電等一批企業率先進入各自領域的第一梯隊。

          而在芯片制造領域,帶領300多位臺灣工程師回到大陸的張汝京,也在張江打響了第一槍。50多歲的張汝京不僅說服美籍太太,把全家家從美國搬回了上海,還把90多的母親劉佩金女士接到浦東(此時父親張錫綸已經仙逝)。在張江北區打樁機轟鳴的工地前,張汝京挽著母親的胳膊,一起見證了中國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廠的拔地而起。

          但從2000年到2015年,擺在面前卻又是一條輝煌、艱難和血腥的荊棘山路,在這十五年里,埋葬了太多中國半導體行業詭譎和隱秘的往事。

          4

          張汝京在的建廠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積累的各種資源和優勢,讓全世界見識了什么叫做頂級的“建廠大師”。

          首先,業界聲望高企的張汝京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特別是在人才和資金方面。張汝京確定回大陸創業之后,臺灣地區和新加坡的大量人才響應他的號召,跟他一起回國。在資金籌集方面,他吸引到上實、高盛、華登(ps.芯片領域最好的投資公司)、漢鼎和祥峰等多家公司的投資,籌集到10億美金,2003年又募集了6.3億美金,一個人幾乎抵得上一個“909工程”。

          另外,據說張汝京為了突破設備禁運,找到了美國五家教會組織為他做擔保,保證中芯的芯片技術不會用于軍事用途,最后才拿到了出口許可,但此事不可考證,甚至連中芯內部員工都覺得匪夷所思,因此權當段子一聽。

          其次,張汝京深諳半導體建廠經驗,按照他的理論,“不景氣時蓋廠最好”,而建廠的2000~2002年,正逢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的半導體低潮期,中芯趁機購入了大量的低價二手設備,并趁天津摩托羅拉工廠經營不善,以低價換股的方式買下整個工廠。以此為基礎,張汝京僅花了3年就建立起了4條8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這個速度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史無前例的。

          從2000年8月24日,中芯國際在浦東張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樁,僅過了一年零一個月,到2001年9月25日,就開始投片試產。到了2003年,中芯國際已經沖到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廠的位置,崛起速度令人咋舌。


        中國“芯酸往事”:熬過多少苦難,才能實現追趕和超越?

          中芯國際,上海,2012年

          曾經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拜訪張汝京,回去跟臺灣媒體評價道:“Richard(張汝京英文名)連西裝都沒有穿,就是一件工作衫,披上件發舊的灰色毛衣,像個傳教士,辦公桌是三夾板拼湊起來的便宜貨。張說他有一個中國半導體的宏偉夢想,他為這個夢想要徹底獻身,好像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這個人不是為了賺錢才做這件事,這才是最可怕的?!?/p>

          2000年,民進黨上臺,兩岸關系開始趨緊。在這種背景下,臺灣對大陸的技術限制變得愈加瘋狂,嚴禁臺灣高科技公司進入內地,“國寶級”的產業更是封鎖地嚴嚴實實。擁有臺灣戶籍的張汝京,自然成了陳水扁當局眼中的大敵,罰了他15.5萬美金作為警告,并要求他在6個月內撤資,而張汝京也是毫不示弱,直接宣布放棄臺灣戶籍,與臺灣脫離關系。

          臺灣當局畢竟沒有跨海抓人的能力,所以它們的處罰并沒有阻止中芯國際飛速發展,真正的威脅來自張汝京的老對手臺積電。由于在建廠初期,張汝京聘請了超過100多位來自老東家世大半導體(當時已并入臺積電)和臺積電的工程師,這引起了臺積電的警惕,他們開始著手默默收集中芯國際竊取臺積電技術的證據,等待在關鍵的時刻給予中芯國際致命一擊。

          2000年底,臺積電公司里一位叫做劉蕓茜的女士,收到中芯的加盟邀請后,準備離職奔赴大陸。時年53歲的劉蕓茜在臺積電內部擔任的是“質量和可靠性項目經理”一職。在辦理離職手續期間,她收到一封來自中芯國際首席營運總監Marco Mora(意大利人)的郵件,郵件中要求她提供一款產品詳細的工藝流程。

          此事后來被臺積電知曉,馬上報告臺灣警方。臺灣警方反應迅速,立馬搜查了劉蕓茜在新竹的家,扣押了她的電腦。在電腦硬盤里,發現了Marco Mora寫給劉蕓茜的那封郵件和部分臺積電內部資料,以及她向中芯發送這些資料的郵件記錄。

          2003年8月,在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關鍵時刻,臺積電出手了。在美國制裁中興的十四年前,大陸半導體行業最慘烈的一戰打響了。

          5

          在張汝京被父母帶著登船撤向臺灣的差不多同一時間,17歲的浙江寧波人張忠謀也在上海登船,與家人擠在一個狹窄的艙房里,啟程前往香港。

          張忠謀在香港待了幾個月,就馬上申請去了美國哈佛大學,成為全校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后又轉學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58年,張忠謀加入德州儀器,一路做到公司的三號人物,而1977年入職德州儀器的張汝京,名義上跟張忠謀有8年的“同事”關系,但跟媒體炒作的相反,兩人在此期間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1985年,張忠謀辭去了德州儀器的高薪職位,回到中國臺灣,擔任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而在此之前,五十多歲的張忠謀從來沒有在臺灣長期居住過。1987年,張忠謀創辦了臺積電,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到張汝京也從德州儀器辭職回臺時,張忠謀已經像日本的盛田昭夫一樣,成為臺灣地區的工業民族英雄。

          2000年,張汝京的世大半導體被臺積電突然收購,這是他第一次跟張忠謀的正面交鋒。對世大這個快速崛起的競爭對手,臺積電用50億美金的代價,干脆利落的并購掉,將威脅消滅于萌芽中。而到了2003年,在對待張汝京的第二家創業公司時,臺積電的手法就沒那么客氣了,尤其是這家公司還位于蘊藏巨大需求的中國大陸。

          2003年,搜集好證據的臺積電突然襲擊中芯國際,起訴地點也很有講究,選在了美國加州,要求賠償10億美金,而2003年中芯的收入僅有3.6億美金,這基本上就等于打架往死里招呼的意思了。

          官司拖到2005年,中芯已經疲于應付,選擇了與臺積電和解,變相承認了“不當使用臺積電商業機密”,并賠償1.75億美金。在《和解協議》上,臺積電的法務團隊大顯神威,設置了一個“第三方托管賬戶”,中芯必須將所有技術存到這個賬戶里,供臺積電“自由檢查”,從根本上限制了中芯國際的發展。

          但事情根本沒有完,一年半后的2006年,在中芯國際準備融資的前夜,臺積電再次出手,指責中芯國際最新的0.13微米工藝使用臺積電技術,違反《和解協議》。對此中芯反應強烈,堅決否認自己侵權,并準備了大量證明自己無辜的證據。由于臺積電還是在美國加州發起起訴,張汝京選擇了在北京高院反訴臺積電。

          這一安排非常高明,并出乎臺積電的預料。由于大陸的審理時間早于加州法院,如果臺積電選擇積極應訴,那么就必須曬出自己掌握的證據,這樣就給了中芯在加州法院那頭應對和反駁這些證據的時間。中芯的律師對此信心滿滿,認為在“主場作戰”,雖然不一定能贏,但最起碼能獲得些許騰挪的空間和時間。

          但可惜的是,2009年6月,北京高院駁回了中芯的全部訴訟請求,官司根本沒有進入到審理環節。3個月后,加州法院開庭,臺積電再次勝訴,中芯國際被迫付出更大的代價:在1.75億美金的基礎上,再賠2億美金,外加10%的股份。事后,臺灣媒體得意地稱:“我們從此控制了大陸芯片業的半壁江山!”

          在接到律師通知的那一刻,張汝京在電話前放聲痛哭,第三天,他便引咎辭職,離開了為之奮斗了9年的中芯國際。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东丽区| 吴江市| 杂多县| 安吉县| 江油市| 青阳县| 宁德市| 衢州市| 朔州市| 六盘水市| 疏勒县| 伽师县| 昌宁县| 南召县| 普洱| 太谷县| 怀集县| 临沂市| 乌审旗| 太保市| 重庆市| 达拉特旗| 江油市| 兴化市| 鸡西市| 蒲江县| 容城县| 连云港市| 莎车县| 桐庐县| 鄄城县| 浦北县| 宁陕县| 托克逊县| 措美县| 阿图什市| 镇沅| 大埔区| 琼中|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