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做芯片的不如做項鏈的?國內高端IC芯片破局已刻不容緩

        做芯片的不如做項鏈的?國內高端IC芯片破局已刻不容緩

        作者: 時間:2017-11-01 來源:鎂客網 收藏
        編者按:芯片,這么個微末之間的小玩意,在眼下的智能化、信息化時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重要,更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通用要考慮到通用性和修改的靈活性,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入很多預留的模塊,所以會很高,同時賣的也貴。但專用因為是有明確目的和用途,所以才設計之初就把很多東西直接加進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1/370809.htm

          “雖然專用的靈活性不高,但因為是專門設的,很多東西已經硬化、塊化,所以它的速度快、低,相應的價格也低,賣的便宜。

          “也就是說,在達到相同的性能下通用芯片勢必要消耗更多資源,而專用芯片就不需要,因此未來發展專用芯片將是必然趨勢。”

          浙江大學教授韓雁也持同樣觀點,她說:“專用芯片比通用芯片體積(面積)小、低,大批量生產時成本低。尤其是面向數字模擬混合電路的話,只能做專用芯片,不能用通用芯片。”

          就業形勢下的硬件之殤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不太愿意做硬件,而更愿意轉行去做軟件!”

          這恐怕是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普遍現象,原因很簡單:做硬件賺錢少,工資低!

          摩根士丹利在年初的一份調查中宣稱,一家成功的半導體企業往往能夠獲得40%甚至更高的利潤率,而電腦、電子產品和其他硬件行業的利潤率往往甚至不足20%。

          顯然,這一數據在國內并不準確,因為國內的利潤率遠遠達不到40%。畢竟高端芯片設計、架構等握在英特爾、ARM、高通這些巨頭手里,而加工制造工藝在三星、英特爾、臺積電等大廠手上,缺乏核心技術和精密工藝的國內芯片企業,利潤率可想而知。

          韓雁教授一直致力于做基礎硬件,自嘲自己是“做磚頭”而別人是蓋樓。雖然工作成績斐然,不過她也有自己的擔憂。

          韓雁說:“因為做軟件的成本低(有時候甚至可以在家辦公而不需要租辦公室),因此相對的利潤就大,開出的工資也高。

          “而做硬件的恰恰相反,受制于硬件設備巨大的購置成本和測試、流片等工序的巨額支出,在過高的成本壓力下,工資自然高不到哪去。”

          林福江教授對此也深有感觸:“雖然說現在是智能硬件的時代,畢竟IOT物聯網、手機/通訊、自動駕駛、消費電子等對傳感器、芯片的依賴性極大,但現在很多人不愿做IC設計、不愿意學微電子,也不愿意做設備硬件,轉而學那些時髦的、能賺快錢的專業領域,讓人痛心疾首。

          “只能說有些學生眼光不夠長遠,心態略顯浮躁吧!”林福江表示無奈。

          不過,從就業形勢上看,很多學生不愿意做硬件,也能被軟件業接納。這說明軟件業仍然沒有飽和,作為社會需要,也可以理解,無需勉強。

          芯片產業很多人不愿意動手,這是不對的

          總的來說,核心芯片技術由五大元素組成,這五元素分別包括:系統(ASIC)、通訊(RFIC)、建模(MDL)、微波(MMIC)和模擬(AMS),其中建模是核心元素。

          在這五大元素中,實測分析建模是射頻芯片設計基礎中的基礎。任何芯片在設計環節之后、進入批量化和商業化生產之前,必須要經過數次甚至數十次的實測分析,盡量找出設計中的BUG,找出不合理之處,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流片成功率。


        blob.png


          但目前的情況是,跟理論知識相比,國內很多人的動手能力不強,甚至可以說很弱。

          林福江說:“(在射頻芯片的設計中),國內很多人不愿意動手,這是不對的。只有理論不行,還要多學技能多動手,我們的動手能力需要不斷增強。”

          對未來芯片發展走向,林福江教授認為,“芯片單位面積上可以容納元器件數量的極限值”將是一個很關鍵的突破口。

          “這個極限值是和芯片最小尺寸相關的,現在器件的最小尺寸已經到三納米了,已經是極限了。尺寸小,器件也小了,最小尺寸已經到了極限,從分子往上就是單電子、單原子。”林福江說,“在達到極限值之后,未來的芯片技術將要朝著哪個方向發展,現在還不好說。”

          總結:全情投入、加強團結,芯片產業才有前途

          讓我們再看一下文章開頭第二個故事的疑問:既然做芯片的不如做項鏈的,那為什么還有人堅持做下去呢?

        blob.png

          浙江大學教授韓雁的答案是:為了國家的芯片產業不再受制于人,我們需要奉獻!

          韓雁說:“我想這也算是IT人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吧!正是有了我們的努力,才能讓大家用上越來越好、越來越便宜的各種電子產品,讓大家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據我國2014年宣布的一項政策計劃表明,政府將拿出1000億~1500億美元來推動我國在2030年之前從技術上趕超世界領先企業。其中,從事各類芯片設計、裝配以及封裝的企業都能夠得到政府扶持。不僅如此,2015年我國政府又進一步提出了新的目標:要在10年之內,把芯片自制率提升到70%。

          芯片產業從垂直整合(比如英特爾一個廠什么都做),到現在分工越來越細,規模也必將會越來越大。因此,只有全社會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間共同團結努力,國內的芯片產業才能有前途。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芯片 功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务川| 洛扎县| 沾化县| 北流市| 临安市| 图木舒克市| 太保市| 嘉祥县| 库车县| 微博| 田林县| 雷州市| 巴青县| 八宿县| 阳东县| 衡阳市| 泰和县| 光泽县| 怀仁县| 静海县| 洛川县| 尉氏县| 溧水县| 师宗县| 什邡市| 安徽省| 南和县| 武陟县| 阿荣旗| 罗江县| 洪洞县| 保山市| 和田县| 洮南市| 金坛市| 进贤县| 慈利县| 太保市| 左贡县|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