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中國集成電路制造業如何開啟自主模式?

        中國集成電路制造業如何開啟自主模式?

        作者: 時間:2017-07-31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收藏

          產品推銷:要有過往記錄(track record)證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2362.htm

          主要的使用者有兩類:一類是用它來組裝通用產品的整機生產廠,另外一類是有特殊應用的專業客戶。前者的產品要面對廣大的群眾,使用量龐大,發生差錯的機會大增;后者的使用量雖然小,但是產品很貴重,可靠性很關鍵。兩者都容不得差錯,否則后果都不堪設想,業界已經有很多教訓。這就是為什么即便是國內的整機生產廠,對采用新上市的國產元器件因為還沒有長期大量在市場流通,積累足夠可信的過往記錄(track record),仍然非常保守。然而,沒有被大量采用就無法積累可信的過往記錄,就更加不容易得到訂單! 這是典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矛盾!

          同樣的矛盾也發生在國產的生產設備及材料的供應者商和生產廠之間,他們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難以得到訂單,成長緩慢。

          舉國力集眾智共促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全方位成長

          ●腹背受敵,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砥礪前行

          材料/生產設備、集成電路、整機產品,是由上到下互為上下游的三個層面。材料/生產設備是支持集成電路生產的兩大基礎產業,而集成電路是整機產品的核心器件。中國是整機生產大國,但卻是材料、生產設備和集成電路三者的生產小國。

          先進國家一直以管制對中國輸出上述三者(材料、生產設備和集成電路)的松緊為手段,來限制中國整個集成電路乃至高科技產業的成長:有時候放松一點,讓中國比較容易取得,以弱化自行發展的意志和動力,繼續拉大能力的差距;有時候調節銷售數量,即控制產業成長的速度又維持使用者采購的渴望。這種外在的管制,使中國整個集成電路制造業(包括材料、生產設備、集成電路)在不知不覺中被削弱了!雪上加霜地,上述來自內部的“雞/蛋”矛盾使削弱又進一步加重!所以說中國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成長長期以來受困于腹背受敵!

          ●異軍突起,新能源產業開啟雙贏模式

          幸運的是,最近幾年來因為同是半導體的太陽能和LED照明的生產工廠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這兩個新能源產業對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需求量很大,而規格要求比集成電路制造相對寬松,使得國產材料和生產設備產業不但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意,企業營業額大幅度成長,量和質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更因此有機會能夠積累大量的量產過往記錄,增加集成電路生產者采購的信心。

          雖然大家都知道太陽能和LED照明兩產業本身目前的經營都還很慘淡,卻帶動了周邊的配套產業,也間接對集成電路制造的兩大基礎產業的成長產生了良性“副作用”。這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體量天生巨大,不但有能力吸收新進產業本身的成長成本,更可以善用其新需求,讓其他相關產業受惠。

          ●創新思維:建設“共享”示范工廠

          就生產半導體芯片的材料和設備對技術要求的嚴格程度而言,生產太陽能和LED照明芯片的要求最寬松,然后要求越來越嚴格的順序依次是集成電路產業的六英寸,再來是八英寸,再其次是早期的十二英寸生產,最后是最先進的十二英寸生產最嚴格。

          中國集成電路兩大基礎產業,材料和設備產業,固然因為兩個新能源產業過去的蓬勃發展,初步舒緩了取得量產過往記錄和銷售的矛盾。但是兩者技術層次比較低,因此必須考慮到建立在技術層次更高的各種尺寸的集成電路生產廠,以從中積累真正屬于集成電路的量產過往記錄——踏踏實實地補上我們和世界先進公司相比落下的功課。

          過去就是因為太陽能和LED照明企業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大量的建設才能有機會積累大量的量產過往記錄。要從真正使用生產集成電路的設備和材料的工廠中得到充分的過往記錄,也必須有大量的集成電路生產工廠。

          為達到這個目的,而且不影響正在生產的現成工廠,作者提出由政府或業界共同投資建設一些以使用各種尺寸的國產設備和材料為原則的產業示范工廠的想法。在這些工廠里,國內所有設備和材料企業可以把自己開發中的、試用中的、銷售中的設備產品都集中到這里來,從市場上補以國產還沒有的二手設備,組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在這里,靈活安排并同時進行這些設備和材料的開發、改良、生產、認證、展示、銷售于集成電路生產之中,同時也利用這些設備做代工生產業務,實際使用這些設備。這是一個產業資源整合的,兼具生產與示范功能的量產工廠。客戶可自由參觀工廠,根據自身實際生產情況來從線上進行設備的評估采購。這個工廠既能夠收集大量產品廠內國產設備的過往記錄,又節省了設備引入使用企業前的現場驗證過程,間接減少了彼此的經營成本。在這個共享經濟時代,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這樣的一種發展模式也可以理解為此行業的“共享”發展模式,具體細節將會在后續文章中詳細闡述。

          市場是考驗研發成果實用性的唯一標準

          常常在媒體上看到部分專業人員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其成果不真或無法商業化,貽誤產業發展進程。所幸經過這幾年來中國產業逐漸升級,產品研發、生產的管控也日趨嚴謹,雖然有些不必經過市場考驗的專業的研發成果仍然存在抄襲作假的事實,幸好為商業用途而完成的開發成果,因為不但在開發過程中要經過前述的層層認證,而且最后更要受到市場接受創造業績的考驗,能通過的必然是貨真價實的。

          總而言之,集成電路產業雖然涉及的專業廣泛且復雜,但是開發新產品和經營與一般制造業并無二致,都要經過規格制定、產品設計、生產、認證等環節,有經驗的制造業者,在學有專精的專業人才協助下都能經營。

          為了趕超全球先進的材料和生產設備企業,本文斗膽拋磚引玉,倡議建設以“共享”模式的示范工廠整合產業資源,兼具量產與示范功能,來快速積累產品的量產過往記錄,增強使用者有采用國產新產品的信心。

          作者簡介:蔡南雄博士曾經在美國矽谷Intel和Fairchild擔任IC工藝開發工程師。從1983年起,蔡博士先后合伙創辦了臺灣茂矽電子公司、江蘇無錫華晶上華半導體公司、臺灣合晶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寧波中緯集成電路以及長沙創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負責各項專業工作,以及擔任總經理和董事長職務;也曾擔任過香港華智半導體公司、臺灣茂德電子公司、上海宏力半導體公司、及上海北車永電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蔡博士曾經直接參與五座IC生產工廠及一座矽片生產工廠的興建。并且從事Memory、Logic、IGBT等產品和生產工藝的研究開發、工廠管理和產品銷售等企業管理工作。在國際交流方面,蔡博士曾經親自執行技術移轉給臺灣/日本/韓國合作伙伴,也曾經從德國/日本/美國合作伙伴接受技術移轉。

          蔡博士曾獲得臺灣新竹交通大學杰出校友及臺灣十大杰出工程師的榮譽。蔡博士亦曾任職多間港臺上市公司高層,包括臺灣茂矽電子(臺灣上市)、臺灣茂德科技(臺灣上市)、上海宏力半導體廠(香港上市)、寧波中緯、長沙創芯集成電路、臺灣合晶材料有限公司(臺灣上市)、北車永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集成電路 晶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拉萨市| 灌南县| 通海县| 江门市| 商河县| 金昌市| 封丘县| 牟定县| 泾源县| 孙吴县| 霍山县| 彭山县| 祥云县| 庆阳市| 迁西县| 静乐县| 英超| 阜新| 临汾市| 申扎县| 普宁市| 武陟县| 克什克腾旗| 昔阳县| 雅安市| 马鞍山市| 平遥县| 襄樊市| 哈巴河县| 新营市| 鄂州市| 巴马| 磐安县| 镇康县| 彰化县| 广昌县| 修文县| 眉山市| 南川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