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業界動態 > NB-IoT推進不力?高通:NB-IoT和eMTC是走向窄帶5G物聯網的基礎

        NB-IoT推進不力?高通:NB-IoT和eMTC是走向窄帶5G物聯網的基礎

        作者: 時間:2017-03-31 來源:集微網 收藏
        編者按:高通認為,NB-IoT和eMTC都是走向海量的窄帶5G物聯網的基礎。

          自2016年6月16日,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技術協議獲得了3GPP無線接入網(RAN)技術規范組會議通過之后,NB-IoT就火的一塌糊涂。業界一致認為今年將是NB-IoT的爆發之年,但如今來看似乎情況并沒有預計的那么樂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6063.htm

          隨著今年2月西班牙電信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采用Sigfox技術,而法國運營商Orange則認為LoRa是一種可以解決眼下物聯網需求的技術,而其他蜂窩移動技術則仍舊未達到商用成熟度。Sigfox和LoRa的突出表現讓人們開始對NB-IoT的技術前景產生些許不安。

          NB-IoT技術的推進到怎樣的程度,部署究竟如何?在今天舉行了一場以“物聯網多模多芯趨勢”為主題的LTE物聯網技術沙龍上,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過去三十年移動互聯網鏈接你我,然而移動技術的發展也推動著物聯網的發展。當下,我們出在一個變革的世界,移動通信技術正以智能手機為圓心向相鄰產業擴散,數十億的設備將被連接。Qualcomm Technology高級產品市場總監沈磊表示,蜂窩技術可以支持非常廣泛的物聯網服務,預計到2025年將有超過50億的設備連接。

          集微網了解到,目前,的產品和服務不僅僅局限于移動智能終端,并已拓展至醫療、汽車、物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2015財年,高通來自非手機類的業務(汽車、移動計算、物聯網和聯網技術)營收已經占到其芯片業務營收的10%。沈磊稱,截止目前,全球采用高通技術的物聯網產品出貨量已超10億部,覆蓋交通運輸、智能手表、工業/樓宇、基礎設施、LED照明、能源計量、家居自動化、白色家電等各個領域。

          這么多年來通過2G—3G—LTE一代代演進,使得蜂窩技術將支持范圍更廣的物聯網服務,全新的窄帶技術將更高效的支持物聯網應用,無處不在的覆蓋(隨地),始終開啟的連接(隨時)以及安全性、優化完善的全球生態系統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LTE IoT在低功耗廣域應用具有巨大價值,Cat-M1和Cat-NB 1都是以支持少量和偶發數據傳輸而優化的低成本模塊。沈磊指出,為了降低成本物聯網需要簡化射頻硬件,降低基帶復雜度并減少內存。

          Cat-M1和Cat-NB1都具備低成本、低功耗、長續航、擁有更廣泛的網絡覆蓋以及更高的節點密度的特性。其中,Cat-M1相對具備更快的數據傳輸,極致的移動性,支持語音/VolTE 等,兩節AA電池可以使用十年; Cat-NB1具有超低的成本,超低的功耗,是不可移動的,可面低吞吐量的物聯網應用,如遠程傳感器,兩節AA電池就可以維持10年以上的運行。

          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出Cat-M1的上行和下行速率都是1Mbps,而Cat-NB1的下行速率僅為20kbps,上行速率為60kbps。我們常見的手機基帶芯片一般都是下行速率高于上行速率,物聯網芯片為何這么不同。沈磊解釋道,日常我們用手機下載內容較多,上傳內容較少,但在物聯網的應用中,如水表、電表,只是幾個月上傳一次數據到服務器而已,一般無需下載數據。

          沈磊繼續講到,Cat-M1和Cat-NB1其實是互相補充的關系。在高可靠性、關鍵業務性、時延敏感型,如安防、護理、資產檢測、可穿戴設備、智能電網等應用場景中一般使用Cat-M1。因為Cat-M1傳輸速度快,具有可移動性,還支持語音/VolTE,十分適合與會產生突發狀況的場景。雖然Cat-NB1的移動性很低,但有一個突出特性就是穿透性極強,信號不容易被屏蔽,一般用在成本高效、時延不敏感、低數據量、深度覆蓋的應用上,如能源檢測、公用設施、環境檢測、停車計時器、智能樓宇等。

          因此,高通認為結合兩種技術的優勢,可以滿足各類場景的需求。高通推出全球首款多模Cat-M1/ NB1/E-GPRS最新的物聯網方案——一款面向諸如電池供電型傳感器應用的MDM9206 LTE調制解調器。2017年初發布的9206可支持LTE Cat M1,還可以通過即將推出的軟件更新,升級到支持Cat-M1/ NB1/E-GPRS多模;支持Cat-M1/ NB1/E-GPRS的模塊預計2017年年中上市。

          沈磊稱,2017年2月28日,高通、愛立信和AT&T聯合演示了基于Cat-M1上的LTE語音呼叫(VoLTE)。

          對此,AT&T物聯網解決方案總裁Chris Penrose表示,“能夠支持語音服務對于我們物理網組合的很多垂直領域,包括我們在安防、汽車、可穿戴設備和物理網醫療市場的客戶而言都是重要的特性”

          在eMTC(Cat-M1)和NB-IoT(Cat-NB1)獲得3GPP認證后不久,國內三大運營商發言人就表示了,物聯網將是運營商轉型發力的重中之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eMTC與NB-IoT能夠在運營商部署LTE時與之并存,兩者都可通過少量的設備投資,網絡就可以實現對eMTC和NB-IoT的雙模支持,從而更高效、快速地支持物聯網的演進與發展。

          在推動LTE物理網在中國的發展方面,高通已經做了不少工作。沈磊介紹道,2016年11月,聯合中國移動和愛立信啟動國內首個Cat-M1測試;2016年12月,與中移物理網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2016年12月,聯合中國聯通和愛立信,完成基于Cat-M1標準的現網數據傳輸;2017年3月,與華為合作首次打造TDD Cat-M1標準空口First Call。

          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在物理網的推進過程中,NB-IoT的的發展節奏沒有達到預期,各運營商更愿意在Sigfox和LoRa方面推進,但需要指出的在eMTC方面大家卻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多家運營商甚至都把eMTC視為物理網的支柱之一。為何一脈相承的兩種LTE物聯網連接技術遭遇了不同的待遇。

          沈磊告訴集微網,NB-IoT是未來物理網的最主要方向,這點是大家的共識。蜂窩技術與非授權頻譜(Sigfox和LoRa都是非授權)的技術相比,具有更可靠、更安全、覆蓋面廣的優勢,在網絡、終端和芯片等行業都有很多的從業者,擁有一個非常完善的生態系統。eMTC推進速度更快,原因在于Cat-M1更簡單一些,能做的廠商也更多,有點類似2G,網絡部署都很成熟,進行的實驗也較多。而NB-IoT是不具備移動性的,無論是網絡部署、商業模式還是生態環境都不完善,并未達到高應用的成熟度。這些都是暫時制約NB-IoT快速發展的幾點因素。

          其實不是NB-IoT被質疑,而是時機并不成熟。畢竟NB-IoT獲得3GPP的認證才不到一年,相關的芯片模組都還沒有大批量供應。高通的愿景是從過去三十年,連接你我,延伸到未來三十年將連接萬物,從而引出了海量的物聯網。高通認為,NB-IoT和eMTC都是走向海量的窄帶物聯網的基礎。



        關鍵詞: 高通 5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牡丹江市| 高州市| 定安县| 阳曲县| 兴海县| 巧家县| 大余县| 昌都县| 彰武县| 自治县| 静宁县| 大洼县| 南平市| 兖州市| 洪江市| 乐业县| 蕉岭县| 恩平市| 上饶市| 承德县| 万全县| 三原县| 灵宝市| 涡阳县| 南投县| 仁怀市| 高淳县| 合阳县| 营口市| 施甸县| 诸暨市| 宁蒗| 弋阳县| 泾川县| 九江县| 金川县| 温泉县| 肇源县| 长泰县| 东阿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