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轉型面臨挑戰 對手的威脅在哪里?
而Movidius是一家視覺芯片處理初創公司,其名氣雖然不及英特爾、高通以及 NVIDIA,但 Movidius 的技術已經植入在耳熟能詳的 Google Tango,大疆精靈 4 無人機等。這家從 2006 年就成立的視覺計算芯片公司花費了 9 年的時間開發出了低價低功耗高性能的視覺處理器芯片——Myriad 系列 VPU(Vision Processing Unit)。Movidius CEO Remi El-Ouazzane表示,和為多種用途推出,普適性較高的 CPU、GPU 不同,VPU 專門為計算機視覺進行優化,可以用于 3D 掃描建模、室內導航、360°全景視頻等更前沿的計算機視覺用途。相較主流的移動處理芯片(集成 GPU 的 SoC),Myriad VPU 的身材更小,視覺處理運算的效能更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3668.htmIntel在收購Movidius之后,將其與自身的Realsense和AI戰略結合,加速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推動感知計算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這些3D機器視覺能夠推動包括可穿戴、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和其他應用在內的多個領域的發展。
(3)授權生產ARM芯片
盡管Intel在智能手機和平板處理器市場折戟,但由于其先進的晶圓制造工藝,Intel依然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在去年,Intel宣布與競爭對手ARM控股公司達成了技術授權協議,此舉意味著芯片巨人將向第三方客戶開放其先進的10納米芯片生產線。
英特爾統治著桌面和服務器芯片市場,但未能在高速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獲得ARM技術授權將允許英特爾為高通和蘋果公司制造ARM芯片,向臺積電和三星等移動芯片制造商發起挑戰。
自 Intel 2010 年首次為 Achronix 提供 22nm 工藝之后其定制代工業務就在慢慢擴大,但是一直未獲得客戶的大規模訂單。曾有諾基亞 N1 采用了英特爾的移動芯片,但市場反應并不理想。
此前 Intel 推出的凌動處理器由于銷售不佳,一直面臨困境,便取消了該芯片的開發,后被業界認為退出了手機芯片市場。而它的老對手 ARM 一直處于移動芯片市場的領導地位,因此出售產能可能是 Intel 在移動市場繼續掘金的最佳選擇。該公司專注于研制通訊芯片,在 iPhone 7上,Intel和蘋果已經有了合作。未來的可穿戴、無人機、物聯網等應用將會帶來更多ARM芯片和通信芯片的需求,這就筑起了Intel的另一個護城河。
(4)大數據分析平臺
去年,Intel開拓出了一個新的策略,去幫助提升其SMG部門的營收,帶來更多的收益。借助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能夠在產品的制造、價格和市場預測方面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英特爾公司軟件與服務事業部副總裁、系統技術和優化部門大數據技術總監馬子雅女士表示,由于硬件性能和軟件優化對大數據應用生態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在數字服務經濟時代,要借助數據分析技術更快地完成大規模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從而更好、更精準地指導商業決策,仍需進一步的軟、硬件創新與優化。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英特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布局。
在硬件層面,英特爾對硬件進行了很多創新,無論是網絡、存儲還是運算,硬件技術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在大數據方面,英特爾對很多大數據項目進行了優化,保證他們能夠在英特爾的平臺上實現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其次,英特爾在開源方面做了很多事情。無論是Hadoop生態系統還是Spark生態系統,受到開源的影響力很大,英特爾參與其中,希望影響開源未來的技術走向,并能夠和英特爾的黏和度更高。
(5)品牌的重新定義
VentureBeat曾經寫道:“相對于聚焦在不可見的,嵌入在產品內的技術,Intel現在更傾向于將其一些驚人的產品和服務推到大眾面前”。
在Intel的品牌部門意識到其“Intel Inside”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受客戶關注之后,Intel轉變了其策略,傾向于給客戶傳遞“提供更優質的體驗”上面。這會讓Intel在未來更深入民心。這種策略不但能給市場和銷售帶來幫助,同時在B2B和零售業務上面,帶來推進。
Weaknesses:弱勢
雖然Intel擁有多方面的優勢,也連續二十多年穩居全球半導體排名首位,但是Intel并不是天下無敵的,他依然有其弱勢。之前一直被媒體報道的痛失移動市場,在與ARM競爭中缺乏優勢這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就不再贅述。我們可以從其他角度分析一下:
(1) 技術產業瞬息萬變,大家都想在“the next big thing”中爭取到領先優勢,很多新興的應用和新興的芯片公司崛起,指不定哪一個就會成為下一個Intel,以你Intel應該重視這些競爭者。這對于像Intel這樣的大型公司來說,會有反應遲鈍的可能。
(2) Intel應該會持續探索新市場,因為指不定某種新應用(例如無人機、3D打印機、VR/AR/MR)就會像當年的PC和移動手機一樣,成就一個半導體企業。Intel雖然在各個領域都有涉獵,但是股東的利益驅動下,會否讓這些領域得到同等的重視呢?這是我關心的另一個問題。
(3) Intel應該慎重評估創新的風險,并消除PC領域低效率帶來的影響,找尋合適的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場獲取新的利潤立足點。這對于習慣于掙大錢的Intel來說,也是一個潛在的缺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