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轉型面臨挑戰 對手的威脅在哪里?
近年來,由于電子終端市場的快速變化,引致了上游半導體市場的兼并重構,很多曾經絕對領先的巨頭也開始布局新產品、新市場,尋找下一波利潤的增長點。如Intel、高通這兩個分別在PC和移動時代稱霸的霸主,也從2015年以來,開啟各種并購,布局未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3668.htm尤其是Intel,在錯過了移動時代以后,這幾年頻繁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大規模投入,生怕再次錯失先機。進入了2017年,似乎已經做好了布局的Intel將會迎來怎么樣的機遇與挑戰呢?且看我們用SWOT分析法(這是一種優勢分析法,包括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hreats)對Intel進行深入解讀。

Strengths:強勢
當然,傳統的晶圓制造工藝、服務器芯片、PC芯片等,還是Intel的長處,尤其是晶圓制造工藝及在這幾十年積累的深厚技術,這對于他們在未來做任何芯片方面的轉型,都很大的益處。除了這些傳統的優勢,新收購和內部孵化的項目,也是從某個角度彌補了Intel的短板。到了2017,我們看到Intel有以下幾方面的強勢:
(1)FPGA
在2015年,Intel斥資167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第二大FPGA制造商Altera,這種可重構的芯片對于Intel在未來的服務器和物聯網市場有很大的幫助。這是基于硬件生態系統的各個層面向輕便性和定制化轉變等原因做的一個決定。
由于“軟件正在蠶食世界”,對一個要花18個月才能把想法變成某些成品的芯片公司而言,形勢變得更加困難。至少通過FPGA,你可以提供一款能夠改變的硬件產品,即便實現這種改變需要不菲的成本。
收購了這種技術能夠優化Intel的數據中心設計,幫助其X86處理器芯片面對ARM的潛在競爭。據英特爾云平臺團隊副總裁兼總經理杰森?韋克斯曼提供的一個數據。韋克斯曼表示,到2020年,英特爾相信將有三分之一的數據中心市場使用Altera專攻的芯片技術。
另外,在涵蓋數據中心的演示中,微軟等客戶正在使用FPGA來運行它們的搜索算法。在關于加速器的演示中,未來的機器學習用戶正在目睹FPGA運行類神經網絡。總之,英特爾認為FPGA會無處不在。在網絡世界,FPGA已經在蜂窩基站中亮相,英特爾希望借助FPGA在這一領域獲得更多的市場占有率。通信公司趨向于將其網絡設備嵌入到IoT設備嵌入式設備中,這也催生了對FPGA的需求。這是Intel的優勢之一。
(2)人工智能
在2016年掀起產業界高度關注的人工智能市場,Intel收購了Nervana和Movidius,意圖打造其AI產品線。
Nervana Systems 創立于2014年,是一家位于圣地亞哥的創業公司。該公司的三位創始人 Arjun Bansal、Naveen Rao 和 Amir Khosrowshahi 在高通公司工作時認識。 Nervana 承載著他們一個共同的目標:將開發者迫切需要的簡潔性帶入到大腦所啟發的算法的應用中。
該公司一直希望將機器學習功能全力引入芯片之中。最開始,公司的業務是出售專為深度學習任務定制的硬件,后來開始利用自己的硬件提供深度學習云服務。它還發布有開源深度學習框架Neon。
在收購了Nervana之后,Intel將其先進的晶圓制造技術和無限的資源融合到Nervana的先進深度學習架構里,開發出一種每秒傳輸速度高達2.4兆兆字節,且延遲只有傳統芯片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芯片。

在去年的11月,Intel在其“AI Day”上公布了其芯片Roadmap,Nervana CEO及聯合創始人奈文?拉奧(Naveen Rao)表示,Nervana的加速處理器Lake Crest將于今年推出。據稱在同樣的能耗水平上,相對于目前的頂級圖形處理器,這款產品在運行神經網絡任務時將會有更好的性能。這款芯片將使用臺積電的28納米工藝制造。
可以預見,Intel在未來會是AI芯片領域的強有力競爭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