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成功的關鍵:海外并購要有的放矢
國內半導體業投資格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829.htm2014年,我國中央政府推出了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綱要,想通過國家的力量來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兩年多過去了,我們發現,除了國家“大基金”主導力量之外,各地方政府以及國內外的資本也積極地投入進來,從而形成了“三國演義”式的半導體產業格局,即魏國:中央政府/國家大基金(天時,主流、正統、陣地戰);吳國:地方政府+外企引進(地利);蜀國:清華紫光集團等(人和,運動戰)。

陳大同表示,在產業發展方面,地方政府表現出了極高的積極性,原來中央政府沒有想到的招商引資模式,如今在地方都開展得紅紅火火,包括廈門、合肥、南京、重慶等地區,都把這種模式的優勢充分地發揮了出來,而且越發地駕輕就熟。
而以清華紫光和京東方為代表的民間資本集團,最近幾年非?;钴S,這種龍頭企業對于產業發展,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以上多種力量合作、交叉,共同推動著我國半導體產業快速前進。
半導體產業的并購與整合
陳大同認為,要進行半導體產業的并購/整合,有些條件是必需的,而國內的產業條件已經成熟,如龍頭企業的成型(中芯國際、海思、展訊等),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國內外股市對半導體企業的估值有巨大差距,以展訊為例,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PE值在8~12倍之間,OmniVision上市20年間,其PE值浮動范圍也在10~12倍。而國內很多企業的PE值浮動范圍達到了上百倍,形成巨大的泡沫,使得資本高度關注該產業。
另外,新型產業基金的出現,也在推進著半導體業的并購與整合。為了適應半導體產業不斷變化、高度市場化的特點,中央政府采取了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國家引導的產業基金,即“大基金”,由專業化的團隊進行投資決策,而非原來的政府領導決定。此外,各個地方也成立了產業基金,例如北京的清芯華創、上海的武岳峰資本,以及武漢與合肥等地的產業基金。還有一些社會化資本,如清華紫光、建廣資產。也有一些龍頭企業基金,如中芯聚源、京東方的芯動能等。

陳大同表示,清芯華創在過去兩年之內,參與了兩起海外并購項目,一是收購OmniVision,二是ISSI。此外,華潤競購Fairchild的項目,清芯華創也參與了,但最后惜敗給了安森美半導體。

清芯華創收購OmniVision的工作流程

清芯華創收購ISSI的工作流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