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變革:后來者的機會之窗
著眼未來,相比作為工業設備,智能機器人更廣泛的應用前景是作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應用于工業生產領域,服務機器人應用于生活娛樂等服務領域,業內又將服務機器人分為專業服務機器人與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兩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575.htmIFR預計,到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61.8億美元。具體到中國市場,工信部等三部委的《機器人產業規劃(2016-2020)》預計,到2020年,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
第三方咨詢機構易觀智庫認為,人工智能是實現智能機器人的核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結合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計算智能,即云計算技術大規模應用,具備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其次是感知智能,通過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為機器人感知環節和自動檢測進行支撐;最高層次是認知智能,通過運用深度學習技術和神經元芯片,機器人可以實現自主學習。
隨著機器人智能化的發展,在部分領域,服務機器人已經實現了產業化應用,比如清潔機器人。國內的科沃斯機器人科技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陸續推出了掃地機器人地寶、擦窗機器人窗寶、空氣凈化機器人沁寶等系列清潔機器人產品。
傳統工業機器人公司也逐漸向服務機器人領域滲透。典型如新松,早在數年前就布局服務機器人領域,將公司戰略轉為工業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并重。目前已形成展示、送餐、講解、井下探測等多種功能類型的服務機器人。
由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親緣關系,布局人工智能的科技巨頭也正將觸角伸向機器人領域。
阿里巴巴集團正在以機器人為載體進行人工智能的應用試驗。近日,阿里巴巴推出依托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已經具備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技能。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直接投資具有市場前景的機器人公司。去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戰略入股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持股20%,該公司生產的人形情感機器人“pepper”已經實現量產并公開銷售。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智能化持續向前發展,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另一方面,隨著材料領域的突破,機器人將更上一個臺階,軟體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科幻片中的物件將成為現實。
淘汰賽將開場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工業機器人旺盛需求。市場發展初期,在政策的刺激下,所有人都有機會,當市場趨于成熟,能夠繼續生存的只是極少數
從四大家族的經驗看,有上游零部件較為完整的安川電機、發那科模式,也有單純做機器人本體的庫卡模式。但即便庫卡模式,被稱為工業機器人“大腦”的控制器及其中的控制軟件,也是必須自主開發的環節。

減速器、伺服電機與控制器被認為是三大核心零部件,這三大核心零部件構成了機器人成本的七成以上,也是影響機器人本體性能的關鍵因素。庫卡是四大家族中唯一不具備上游零部件供應能力的公司,其凈利率為2.91%,是四大家族中最低的,其余三家都涉足了上游核心零部件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