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變革:后來者的機會之窗
中國公司拿下四大家族之一的控制權,是國內機器人熱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庫卡的營收中,來自汽車行業的收入占到一半,是四大家族中比例最高的,對庫卡而言,與美的聯姻既能幫助開拓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有助于其業務從汽車為主邁向多元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575.htm對美的而言,收購庫卡是其企業轉型的雙重縮影,一方面是企業內部的制造升級,另一方面是主營業務的轉型。2012年以來,美的已經累計投入了上千臺機器人來提高生產效率,美的在收購要約中表示,“美的可憑借庫卡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提升公司生產效率,推動公司制造升級。”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7月曾針對此次收購表示,“不能為了喜歡吃火鍋就把海底撈買了”,美的收購庫卡“還是把它(機器人)當作一個產業來發展”。言下之意,除了滿足自身需求,美的還會借此進入機器人產業,將其打造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技術變革契機
機器人產業正處在技術拐點,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將帶來新的市場和顛覆性的力量
2015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魏洪興和另兩名合伙人聯合創立了遨博智能科技公司。他感覺時機已到,機不可失。
遨博將自己的產品方向定位為人機協作機器人。所謂人機協作機器人,指的是可以與人在生產線上協同作業,而傳統機器人如應用在汽車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必須置于隔離區域使用。
“人機協同作業,意味著可以應用在不能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魏洪興對《財經》記者表示。據他介紹,因為人機協同的特點,協作機器人還可以超出工業領域,拓展至服務機器人范疇,比如應用在醫療行業,與醫生一起工作。
魏洪興告訴《財經》記者,遨博的特點是能夠自主生產除減速器外的其他核心零部件,從而為未來的價格競爭打下基礎。遨博正在與一家國內減速器廠商商談合作,未來將把機器人關節內部件模塊化,進一步降低成本,這些模塊化零部件也可以外售給其他機器人公司。
但徐方認為,協作機器人是一個技術定義的機器人,而不是市場定義的機器人。目前協作機器人市場才剛剛起步,應用還有待培養。
不過,業內普遍看好協作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前景。英國巴克萊銀行研報認為,2015年往后的五年內,全球協作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25萬臺。而傳統工業機器人歷經40余年的發展,去年銷量才達到24.8萬臺。
四大家族對協作機器人的布局迥異。西川清吾表示,安川電機未來的技術布局仍然將圍繞傳統應用市場客戶的需求,來進行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改進。比如,適應汽車制造輕量化的技術要求等,并持續改良精度、負載、可靠性等技術指標。
ABB是四大家中在協作機器人動作較大的。2015年4月,ABB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推出了其首款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YUMI。
ABB機器人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剛向《財經》記者介紹,YUMI的設想始于2006年智能手機革命興起,當時普遍認為智能手機市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ABB就研究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小型移動電子設備生產線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李剛表示,移動電子設備生產線是一個復雜龐大的小件裝配體系。解決方案要適應生產線,還要確保附近的工人的安全,于是YUMI應運而生。YUMI的產生是為了滿足電子消費品行業需求,未來會在更多領域使用。

李剛認為,未來傳統工業機器人和人機協作機器人會長期并存,傳統工業正在向柔性、高效、協作、數字化的“未來工廠”演進,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傳統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另外,傳統工業機器人結合各類視覺及環境監測系統,在安全控制上也可以更趨近人機協同。
張帷對《財經》記者表示,埃夫特將未來翻盤的點押注在智能工業機器人方面。埃夫特所稱的智能機器人,是指將工業機器人與大數據結合起來,將每臺工業機器人的數據上傳至云平臺,分析處理后,為工業機器人的運行和定制化生產提供支持。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王田苗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的一個趨勢是“體感示教”,即改變用工程師編程來控制機器人的傳統模式,轉為用視覺、語言對機器人進行調控,使機器人更為易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