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新解讀:制造業轉型靠什么?
中國制造業處于變革與轉型的十字路口。制造業企業必須高瞻遠矚,主動求變,積極順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方向,適應市場環境的具體要求,充分把握新工業時代下信息資源帶來的機遇,構建以數據洞察為驅動的新價值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537.htm構建以數據洞察為驅動的新價值網絡
參與者、產品、生產是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三個要素。在傳統價值鏈下,三者之間缺乏交互作用,聯系不緊密,企業以自有資源尋求客戶和合作伙伴,以自有生產能力進行模式化產品的制造。在新價值網絡下,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平臺的作用,企業能夠獲得精準的數據洞察,以此為核心驅動力,改造整個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實現參與者、產品和生產的協同互聯;同時,數據洞察始終貫穿參與者、產品和生產三個要素,使它們具有智能分析能力和自我優化能力,實現“智慧的參與者”、“智慧的產品”、“智慧的生產”的角色轉變。(如圖7)

數據洞察作為核心驅動力,始終貫穿整個新價值網絡。數據洞察以需求導向、創新驅動、敏捷生產、協同合作的方式貫穿整個新價值網絡,實現精準實時響應需求、持續優化產品研發創新、實時指導生產資源配置和決策、以及全球范圍內產業鏈的互聯互通。(如圖8)

解讀新價值網絡
參與者是指與生產活動相關的主體,主要包括客戶,以及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伙伴。其中客戶是指與企業有直接經濟關系的個人或企業,供應商是指為企業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上游企業,經銷商是指在某一區域和領域只擁有銷售或服務的個人或企業。
在傳統價值鏈下,企業是生產過程的核心,它與供應商、經銷商和客戶之間以產業鏈上下游的模式相連接。在新價值網絡下,客戶需求是生產過程的核心,以此為基礎,組織設計公司、供應商、經銷商、企業、售后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多方參與者的加入,形成平臺式的網絡連接模式。
智慧的產品
產品是指滿足用戶需求的物品或服務。其中物品是指通過具體實物體現價值的有形產品,例如汽車、家具、服裝等;服務是指以活動形式體現價值的無形產品,例如產品設計、管理咨詢等。
在新價值網絡之下,產品呈現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化趨勢,產品研發過程更加敏捷化。智能化是指產品具有收集和傳輸產品生命周期中各種信息的能力;個性化是指產品擁有個性化的外觀、功能、材質、大小、以及交互界面等;服務化是指產品具有服務功能,并注重用戶體驗;敏捷化研發是指產品開發采取通用的產品平臺、模塊和器件,并實行有效的研發管理和跨部門協作。
智慧的生產
生產是指通過生產設備、物流設備、移動端設備等生產工具,以及用于管理和控制生產工具的系統和流程,組織生產的過程。其中生產設備包括成套設備、單臺機械等生產用物理設備;物流設備包括用于原材料、零部件和產品運輸的物理設備;移動端設備是指手機、PAD、筆記本電腦等,主要用于信息獲取和傳輸;系統和流程包括管理系統、應用軟件以及商業智能軟件等,具有管理、控制、分析、預測等功能。
在新價值網絡下,智慧的生產主要有三個表現,一是機械的自動化程度更高,二是靈活性和可控性更強,三是智能化分析能力更高。機械自動化程度更高,是指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設備等智能制造裝備逐漸代替傳統設備以及勞動力。靈活性和可控性更強,是指設備之間具有信息交互能力,不僅是與客戶、供應商以及IT系統進行信息交互,而且可以與傳遞的對象本身,如貨物、零件等實現交互。智能化分析能力更高,是指設備具備分析生產數據的能力,能夠通過衡量各種約束條件和選擇條件,模擬決策可能帶來的結果,并且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能夠無需人工干預自動做出某些決策。
協同互聯
在新價值網絡下,協同互聯是指參與者、產品與生產互聯互通,實現跨界跨地域的協同,最終達到共生共贏。參與者與產品的聯通具體表現形式包括客戶直接參與產品設計;產品與生產的聯通表現形式包括產品信息直接反映到設備上,設備以此為基礎自動進行生產調整;參與者與生產的聯通表現形式包括供應商與庫存監測設備聯通,通過實時跟蹤庫存變化直接調節供應。
協同互聯是參與者、產品、生產三個要素相互作用產生的增量。它顛覆了三個要素原先缺乏交互的關系,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
創建新價值網絡的核心能力
在新價值網絡中,參與者、產品與生產互聯互通,實現跨行業跨地域的協同,最終達到共生共贏。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參與者”、“產品”、“生產”均被賦予了“智慧”的新內涵。本章我們針對每個角色的戰略重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協同互聯關系,甄別出企業需要具備的相關核心能力,并運用國內外案例對其進行深入解讀。
智慧的參與者:實現需求精準洞察及產業鏈協同合作
創建智慧的參與者的核心能力包括挖掘消費者需求、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實現產業鏈資源協同。
挖掘消費者需求:實時收集和監測消費者數據和產品數據,并構建以“大數據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為主的大數據價值體系,進行高效的大數據管理和精準的大數據分析,實現需求挖掘。
進行客戶關系管理:識別目標人群,在實時洞察客戶需求的基礎上,設計特定的個性化產品,并通過端到端的客戶關系管理、客戶數據分析進行商業模式的調整,實現發展和保留客戶的目的。
實現產業鏈資源協同: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組織各類資源,將產品設計、研發、原材料供應、生產、物流、銷售、維護、保險、金融等各個環節搭建成一個可視化平臺,通過數字化管理和協同合作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