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中國制造2025”新解讀:制造業轉型靠什么?

        “中國制造2025”新解讀:制造業轉型靠什么?

        作者: 時間:2016-08-16 來源:IBM商業價值研究院 收藏
        編者按:制造業作為全球經濟競爭制高點,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重視,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才是保持國家競爭力和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這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有別于“工業4.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537.htm

          “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旨在通過“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把產品、機器、資源、人有機聯系在一起,推動各環節數據共享,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數字化。

          “工業4.0”的戰略要點包括四個方面:建設一個網絡、研究兩大主題、實現三項集成、實施八項計劃。一個網絡是指CPS(信息物理系統)網絡,即將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讓物理設備具有計算、通信、精確控制、遠程協調和自治等五大功能,從而實現虛擬網絡世界和現實物理世界的融合。兩大主題是指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三項集成包括價值鏈企業間的橫向集成、網絡化的制造體系形成的縱向集成、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和企業價值網絡端對端集成。八項計劃包括標準化和參考架構、管理復雜系統、工業寬帶基礎設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組織和設計、培訓和持續的職業發展、監管框架、資源利用效率。



        制造業企業的“雙重壓力”

          企業同時面臨著內部挑戰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壓力。從企業內部看,生產成本上升、研發投入不足、生產組織方式較為傳統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從外部環境看,消費者、技術、產業形態都在發生顛覆性的變革。

          企業內部挑戰日趨嚴峻

          生產成本上升

          2014年,全國勞動力成本是十年前的2.7倍,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高能耗成本、高物流成本的影響,我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逐步喪失。優衣庫、耐克、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業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撤離中國的步伐。2014年全年,東莞倒閉了428家企業;被稱為制造之都,以生產皮鞋、服裝、眼鏡、打火機文明世界的溫州,日前正在經歷著制造產業空心化。

          研發投入不足

          2014年我國研發投入在GDP占比為2.1%,與歐美國家3%-3.5%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占比僅為0.9%,低于國外企業2%-3%的水平。研發投入不足直接導致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皟r格”作為差異化的手段,正在加劇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價格戰”愈演愈烈。在有限的市場容量下,大量低層次、低技術水平的同質化產品滯壓,產能過剩成為普遍現象。

          生產組織方式較為傳統

          中國制造企業傳統的“以企業為核心組織各類資源”的模式在資源配置、響應速度、調整能力上都難以滿足產業鏈變化的要求。另外,企業傳統的剛性制造系統無法準確的生產出消費者所需要的個性化產品;即使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生產調整,在這一過程中也將會耗費大量的成本和時間,不能迅速響應市場的變化,高昂的調整成本也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外部市場變化圍困制造企業

          消費者變化

          全渠道消費行為: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跨線上線下渠道的消費體驗,實體商店、電視、網店、社交網站都成為消費者的購物通道,隨時隨地的消費行為越來越普遍。

          技術為消費者賦能,使其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導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社交商務、移動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消費者變得更加“智慧”,并且擁有更大的主導權。

          消費者決定何時何地怎樣進行采購以及何時開始何時結束。社交媒體的影響與日俱增:社交媒體提供了產品宣傳和信息交流的平臺,交易的透明化允許客戶在做出購買決定前進行定價,評級,復核并與其他品牌進行比較。

          需要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越來越主動和挑剔,他們對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并期望企業去了解他們真實的需求和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

          客戶全方位體驗:客戶體驗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渠道消費行為,每一個互動環節都需要企業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與服務,客戶忠誠度是通過傳遞無縫的、持久的、個性化的客戶互動來贏得的。

          技術演進

          大數據貫穿產業鏈始終,是企業的重要的核心資產:工業大數據應用將貫穿設計、制造、營銷、服務全過程,成為生產輔助決策的支撐,更成為企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要素。

          以云為基礎架構的主要形態構建起企業信息基礎架構的新生態:工業云平臺成為新型生產設施,為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經營管理等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資源支撐和服務保障,工業生產要素實現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

          企業運作模式移動化,更加靈活的適應市場變化:移動設備能夠幫助企業組織管理系統中數以億計的設備和傳感器,并與之建立通信,以更加靈活的適應市場變化。

          企業與內部員工和外部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全面社交化:通過具有分析能力的企業級社交平臺,企業可以整合和分析大量的來自人、設備和傳感器的數據,更快、更準確、更容易地做出決定,并調整業務流程。通過對客戶、市場趨勢的深入洞察,企業不僅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反應,而且能預測未來行動的效果。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利用社交網絡更好地理解什么對于員工是重要的,什么能夠鼓舞他們,以及他們為什么愿意待在一個企業,從而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和交流。

          3D打印重塑產品生產方式,個性化定制和網絡化生產大量涌現:3D打印使得虛擬設計、精準制造、數據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它為創客提供了一個開源化的設計平臺,通過分享數字桌面工具設計出的新產品或是制作出的模型樣品,能夠實現產品模塊的直接借用以及協同創新。

          機器人促進形成制造業高效化和本地化新格局:機器人降低了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削弱了生產地點的限制,提高了生產效率,在生產、倉儲、配送到客戶交付各個環節都得到廣泛應用。

          產業變革

          信息技術促進產業融合: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條以互聯網為紐帶的產業融合新模式。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生產企業的界限在逐漸弱化,互聯網企業也正在向傳統行業滲透。

          產業鏈延伸引發的變革:一是零售業與制造業的跨界融合。零售商掌握著全渠道的消費者數據,能夠進行精準的全渠道消費者洞察,進而指導生產;它們通過代工工廠的方式,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整合制造業。二是制造業服務化。制造業服務化是指從制造環節向前端的設計和后端的服務延伸,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關鍵詞: 中國制造2025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乌兰察布市| 兰州市| 临泽县| 丹东市| 山阳县| 斗六市| 麻栗坡县| 柏乡县| 巨鹿县| 麻阳| 平塘县| 孝昌县| 望都县| 葵青区| 罗田县| 邯郸市| 新干县| 洛隆县| 来安县| 邵阳县| 武鸣县| 二手房| 淮北市| 广东省| 宁河县| 喀喇沁旗| 万年县| 增城市| 九寨沟县| 大姚县| 德钦县| 新津县| 汶川县| 桂阳县| 靖安县| 武乡县| 南雄市| 平泉县| 营山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