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設備投資,2018年存儲器供應將增20%
作為鞏固世界工廠地位,同時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的必要條件,中國大陸打算培育半導體產業。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前景如何?將對全球電子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IHS Technology的南川明給出了他的解答。(采編:伊藤元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011.htm

南川明 IHS Technology日本調查部負責人
1982年起先后在摩托羅拉日本、HongKong Motorola Marketing specialist任職,1990年進入Gartner Japan Dataquest,任半導體產業分析部高級分析師。之后先后供職于IDC Japan、WestLB證券公司、法國里昂信貸銀行東京證券,一直從事半導體產業與電子產業的分析。2004年成立獨立調查公司DataGarge,2006年與美國iSuppli合并,2010年與IHS Global合并后擔任現職。在JEITA擔任全球電子產品與半導體中長期展望委員會的核心分析師長達10年以上。定期在臺灣主辦的半導體研討會上發表演講,長期致力于強化亞洲的調查和咨詢業務。
【問題1】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實力不斷壯大,會給全球電子行業的產品開發、制造帶來怎樣的變化?
【回答】在2020年之前,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的影響力有限
中國大陸制造的電子產品約占全球的41%,半導體消費的份額也接近41%(圖)。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自給率只有7%左右。換算成金額只有1.2萬億日元。半導體的進口額僅次于石油,中國大陸政府當然想提高自給率。
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對于軍需產業,半導體是最重要的部件。中國大陸目前是世界第二軍需大國,這個領域使用的半導體99%依靠進口。對于中國大陸來說,設法改善這一局面是當務之急。
過去,對于引領電子行業發展的家電、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中國大陸一直是先向外資企業的工廠提供廉價勞動力,作為制造工廠發展壯大,再通過生產仿冒產品積累技術開發經驗。現在,電視機、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已經成了誰都能造的電子產品。因此在這個領域,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廠商壯大之后,從開發半導體到制造電子產品,全都可以在國內完成。將建立起從世界工廠向世界電子產品廠商轉型的體制。
但是,要想知道前景備受看好的車載、工業設備、IoT設備需要什么半導體,必須要與設備廠商密切交換信息。在這方面,中國大陸的設備企業還比較薄弱,無法培養起本國的半導體廠商。因此就需要實施并購(M&A),用錢來解決問題。
最近,關于收購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向閃迪(SanDisk)注資等案件,因為受到美國商務部的反對,并購的進展并不順利。因此,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實力應該不會突飛猛進。但10年之后,在世界的前十名中,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廠商有可能會占據兩三個席位。

圖:2015年中國大陸的電子產品生產與半導體消費的情況
【問題2】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實力不斷壯大,會給現有的半導體廠商帶來威脅和商機嗎?
【回答】存儲器、通信芯片廠商的競爭會增多
現在,從品種來看,中國大陸生產的半導體以邏輯、分立、LED等為主,基本都是低價格產品。因為便宜,所以得到了中國大陸廠商和部分亞洲產品廠商的采用。
在能夠并購的企業中,歐美企業、日資企業很少,必然是以亞洲企業為對象。臺灣企業估計會成為并購的主要目標。因此,在現有的半導體廠商中,與提高了資金實力的臺灣企業存在競爭的通信芯片廠商、生產NAND閃存和DRAM的廠商、LCD驅動器廠商等會受到威脅。相反,初創企業、與代工商合作的IP供應商則會迎來商機,成為投資的對象。
【問題3】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實力不斷壯大,會對半導體用戶和設備材料供應商產生怎樣的影響?
【回答】會導致供需平衡崩潰,半導體價格下跌
中國大陸為了通過五年規劃培養半導體產業,將要實施4萬億日元以上的投資。鑒于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約為每年5萬億日元,投資預計每年將增加1萬億日元。
這4萬億日元當然不全是設備投資,估計設備投資占一半左右。盡管如此,如此龐大的資金也足以打破全球的供需平衡。對于半導體用戶,這是一個采購到低價半導體的好機會。從2018年開始,估計存儲器的供應量每年將增加近20%。因為設想的投資重點是存儲器、通信芯片,因此,預計對先進工藝的投資會比較多。工藝大約為20nm,不是頂尖水平,工廠將以300mm晶圓工廠為主,在2020年之前,中國大陸的生產能力有望達到現在的兩倍。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還打算提高制造設備、材料的自給率,因此,估計今后會增加對中型廠商的并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