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VS樂視生態:誰能圈住未來
6個月后小米手機銷售115萬部,收獲真金25億元,但此時的樂視超清盒子也采取先占市場,獲取流量和后期增值服務的策略,盒子售價僅399元,遠低于市場同類產品,但是受網速和技術因素影響,樂視盒子漏洞百出,播放不流暢,用戶體驗感變差。但樂視銷售還是增長到5.98億元,而且獲得了3.56億元的版權收成。但與小米的25億相比,差距不小。依靠手機的方便性,小米還順勢占據了一大部分視頻點播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809.htm點評:2011年,小米和樂視出發點不同,但延伸的路徑相同:一個從視頻平臺起步,一個是從軟件起步,目標都是硬件市場。
但結果大不同:小米趕在了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上,手機市場游傳統向智能轉變的風口時期,趨勢總是比人強,雷軍生逢其時的完成了對傳統個手機的顛覆。此時,雷軍依然不會有生態圈的概念,小米延續著金山技術思維慣性,手機變成小型移動電腦。當然視頻內容只是這個小型電腦中一項小小功能。內置米柚系統的小米手機還有搜索引擎作用,上網,玩游戲,功能被大大擴展,加上不斷包裝,與蘋果叫板的潮人形象和誘人的概念,1999元殺手式價格,滿足了那些垂涎智能手機,但價格敏感的用戶需求,市場一下子被激活:交預訂金,網絡訂購。小米智能手機成了爆品。
賈躍亭也在進行著將把他的娛樂系統向客廳端擴張的進程,但是這個時期視頻盒子需求并沒有像手機一樣被爆發式激發,此時還有廣電、蘋果、谷歌大批先入為主的盒子品牌,受制于整體不成熟的市場態勢,樂視進展并不快。
生態布局時期
小米手機成熟的時候,但米聊并沒有鋪展開,這時騰訊的交友工具微信借著QQ的積累的大量粉絲,在手機上泛濫,流量的分發和增值的設想沒有如期實現。雷軍放棄了對米聊的培育,小米生態的三大核心只剩下了手機和米柚。
2012年,手機的成功,讓雷軍也有了信心,小米重新調整戰略,放棄米聊。同時效仿蘋果明星單品擴張策略。雷軍這次瞄準樂視的機頂盒,樂視做不起來,小米不一定,機頂盒可以幫助小米聚集消費粉絲,聚集流量。
但這次雷軍同樣不順,機頂盒很快就被勒令運營,原因是小米機頂盒沒有取得視頻內容營運牌照。
樂視倒是有牌照合作方,但賈躍亭已不再迷戀機頂盒,他意識到機頂盒有點像當年的BB機一樣,只是一個過渡品。這時TCL、創維、海爾、長虹、海信等平板巨頭均推出內置機頂盒功能的互聯網電視。點播、下載或在線觀看一鍵式操作,而且占據了1/3電視市場。
賈躍亭干脆直接切入智能電視市場,2013年5月,賈躍亭推出樂視TV超級電視,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一上市就祭出價格大旗,60英寸6999元、40英寸1999元。樂視開始了向硬件拓展的第二步。
配置高性能,價格超低,與盒子一樣,賈躍亭在智能電視也賺不到錢。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賈躍亭向推出盒子一樣,是利用用戶觀看3D、杜比影視、賽事等內容的時候,是積累大量用戶后,然后依靠視頻內容版權分發、廣告和流量分流服務收費。
但智能電視又不只有一個視頻端,智能電視還需要能為用戶提供上網功能以及電視游戲下載及管理服務,為了方便用戶,賈躍亭又相繼推出互聯網搜索引擎和基于Android系統開發的軟件開放式平臺——樂視應用軟件商店(LETV store),樂視應用商店,鏈接了4000多款電視應用,同時也能讓用戶下載別人的軟件。這樣樂視生態圈進一步由網站延展到內容有內容延展到軟件和應用平臺,產品逐漸豐富,產品之間開始具有互動功能。
軟硬件的延展,需要更多的有個性的內容服務。2013年,樂視又以9億元收購花兒影視,自己開始打造影視內容。
雷軍也沒閑著,在賈躍亭推出智能電視的6個月后,小米推出小米智能電視產品,定位為“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47英智能電視報價2999元,但是小米依然采取了類似饑餓營銷的方式,縮減供應量,制造市場短缺。上市9個月銷售量71萬臺,2014年銷售150萬臺。不過與樂視相比還是少了一半。這時,雷軍的二手機占有優勢,賈躍亭的電視占優勢。其生態圈中的核心產品都已經清晰起來。
在雷軍眼里,小米手機的強勢要小米電視的示弱重要。雷軍知道,手機比電視更容易“操縱”人,這是他布局手機的真正重點。小米手機一路飆升,2013年銷量1870萬臺,現金316億元。這個時期似乎是一種純硬件的擴張。此時的小米的初步生態是小米網、米柚、電視手機,外加一個正準備復蘇的小米盒子。不過這個生態是一個單項的,沒有回路的生態鏈,雷軍希望在米柚之外,雙管道再找一個貫通點,打通電視、手機、小米網和一切小米硬件之間的循環,將小米打造成一個可連接一切終端的大型閉環式生態系統。所以這年,雷軍又推出了小米路由器,
點評:智能電視是繼機頂盒之后,在硬件上又一次延展,小米和樂視的初衷并不相同,小米是出于軟件的延展和不緊密性擴張的需要。樂視是延續的微內容輸出尋找更多硬件平臺的需要,無論初衷是什么,但是在市場占有率上,小米和樂視的智能電視都不能算是很成功。2014年三星智能電視26.2%,海信智能電視16.0%,TCL智能電視市場份額為12.0%,小米和樂視的市場份額僅為個位數。老牌電視依然占優絕對優勢樂視。但是從整個生態上講,但這只是其生態布局的一個自然過程。
不過,在這個階段,小米和樂視的加入,激發了智能電視市場的活力,促使創維、康佳、長虹、TCL等老牌電視在這一時期,分別于阿里巴巴、騰訊、阿里云進行資本合作,由傳統快速向現代互聯網應用方向的智能電視方向轉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