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被唱衰的小米 能否借mibox在美國闖出一片天
在日前舉行的谷歌I/O 2016年度大會上,小米與谷歌合作在美國發布新版小米盒子—一款由Android TV支持的新型4K機頂盒(MiBox)的消息在業內引起了強烈關注和反響。由于種種原因,在中國市場大賣的小米手機等產品至今未能在美國市場銷售,此次Mi Box登錄美國對于小米意義非常。那么問題來了,MiBox在美國市場真的有戲唱嗎?或者說小米要想有戲唱是否具備和滿足了市場、技術等主客觀的因素和條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646.htm既然是登錄美國市場,所以美國市場中與盒子相關的產業和競爭狀況自然十分重要。
據寬帶服務商Sandvine于2015年底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北美地區網絡使用高峰時段,有70%左右的流量用于下載或是線上收看影音內容,而非影音的網站流量僅占整體的6%。另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美國約有1.8億人使用盒子設備觀看線上影音,并預計將于2019年成長至2億人次,屆時將涵蓋90%左右的美國觀眾。基于此,美國2015年電視盒子和電視棒的銷量約1500萬臺,而且未來增長趨勢明顯。
業內知道,在北美,MiBox所處的電視盒子市場一直被Roku、Apple TV、Chromecast及Amzon Fire TV四家牢牢控制。據市場研究公司Parks Associates近日發布的美國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流媒體設備市場報告顯示,傳統機頂盒制造商Roku獲得了30%的份額,排名第一位,而去年推出全新機頂盒的蘋果,獲得了20%的市場份額,但排名僅在第四位,谷歌和亞馬遜兩家公司領先于蘋果,市場份額各自為22%。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指出,目前在流媒體設備市場上,各家公司份額差距不大,還沒有出現一個擁有主導性優勢的廠商。

不知業內看了上述北美與盒子相關的產業及市場表現作何感想?我們從中得出了兩點結論:首先是MiBox所在的產業和市場仍具有相當的市場上升空間,其次是從競爭層面看,由于每個主要玩家均未能占據該市場的絕對優勢,意味著彼此間的技術差距不大,且存在此消彼長的競爭特點,而這些勢必會給后來者留有可乘之機。從這個意義上看,MiBox登錄美國市場不能說恰逢其時,但至少不像外界所言的為時已晚。
如果說上述市場和競爭特點是MiBox登錄美國市場客觀條件向好的話,那么作為MiBox本身這個主觀條件又如何呢?說的通俗點,就是MiBox自身憑什么可以利用上述向好的客觀條件來與對手競爭?當然要靠產品自身的競爭力。而說到產品自身的競爭力,就不得不簡單提及MiBox的來龍去脈。
眾所周知,在智能手機產業中,谷歌最大的對手就是蘋果,且目前較之蘋果占據了絕對優勢。即目前在智能手機市場中,谷歌的Android已經占據該市場80%左右的份額,蘋果的iOS僅為15%左右。但在電視盒子市場,谷歌的Android TV就不那么樂觀了,至少其市場表現遠不及智能手機市場中的Android。所以谷歌需要一個志同道合、實力對等的重量級合作伙伴來在這一市場與對手競爭(例如Apple TV)。
何謂志同道合?我們認為就是雙方具有趨同的商業模式。具體到電視盒子市場,谷歌希望其Android TV及相關服務借助硬件(電視盒子)盡可能推廣到更多市場和用戶中,而不在乎短期利潤的高低,而這與小米采用的性價比策略踐行“做全球最好的產品,讓每個人都買得起”的理念不謀而合。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商業模式和理念趨同外,在真正的電視盒子產品上雙方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即谷歌擅長于系統和軟件,小米則精于硬件,二者的結合自然會為市場和用戶打造出體驗更佳的盒子產品。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谷歌在硬件合作伙伴的選擇上一向相當挑剔,由于其倡導的工程師文化,所以谷歌相當看中合作伙伴的工程師團隊。據稱,在選擇小米的過程中,谷歌Android TV負責人曾經考察過小米盒子數次,并與小米盒子的工程師團隊深度交流,而小米用事實(例如在中國市場超低退貨率的小米盒子及盒子內部的精心設計等)不僅說服了挑剔的谷歌與自己合作,同時再次向業內證明了自身在硬件方面的水平和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arks Associates對于美國市場電視盒子的銷售統計中,其認為Roku、亞馬遜價格較親民,是勝過蘋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事實是,最新的Apple TV,32GB存儲容量版本定價為149美元,64GB版本定價為199美元,定價確實均高于競爭對手產品,這無疑對于擅長性價比的小米是利好。要知道,在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小米手環就是借助性價比一躍成為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亞軍的,而當時小米進入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時間遠不及對手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