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加劇 手機市場將出現“馬太效應”
在上周三的員工會議上,HTC董事長王雪紅宣布將裁減部分員工。去年8月,HTC已經宣布裁員15%,總計2250人,其中包括臺灣的1300人。當時的目標是為了將運營成本降低35%。
情況似乎并未好轉。今年第一季度,HTC凈虧損26億新臺幣(約為5.2億人民幣)。這已經是該公司第四次陷入虧損。HTC中國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還沒有實施裁員的計劃,如果裁員會有官方聲明。“手機、VR和其它的新業務都是并行的,不存在重心轉移的問題。”
如果說HTC因不景氣而出現過裁員是意料之中的話,諾基亞、LG的裁員則說明這一行業正變得舉步維艱。諾基亞今年4月就曾傳出將全球裁員14%的消息,上周五,該公司對外證實在芬蘭地區再次裁員1032人。此次裁員正是其全球裁員計劃在芬蘭的執行,覆蓋諾基亞多個業務部門。
對于這些手機廠商來說,用裁員來削減運營成本只是一種短期策略,產品的功底和軟硬件生態鏈未補齊才是最大的隱患。畢竟,在蘋果賺取了絕大部分利潤的前提下,其它手機品牌想要靠賣硬件實現盈利,并不可行。
洗牌加劇
反觀國內品牌,有著“山寨之王”之稱的天語旗下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尼比魯早已消失在公眾視野中;今年3月,曾打破京東眾籌紀錄的大可樂手機宣布關閉。大可樂創始人丁秀洪發文稱,手機行業的洗牌比預期更快、更殘酷,大可樂的問題出現在資金鏈的斷裂。資本寒冬的到來,導致原本談好的投資協議,最終難以兌現。
老牌廠商的現狀則更加落寞。上周,微軟以3.5億美元將諾基亞功能手機相關業務賣給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和芬蘭公司HMD。此次購買主要由富士康出資。HMD Global是一家獲得私募股權支持的芬蘭公司,由微軟和諾基亞的前高管們領導。
富士康和HMD Global還與諾基亞達成另一項單獨協議,獲得使用諾基亞品牌生產新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授權。這些設備將采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花費5億美元進行推廣。此次,諾基亞通過“賣商標”重回手機市場的消息一出,諾基亞曾經的用戶唏噓不已,業界唱衰之聲也不少。
資深TMT觀察人士馬繼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諾基亞品牌在不少中國消費者眼中,仍具有一定的辨識度和不錯的印象。“在同等質量同等價格的情況下,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愿意買諾基亞的手機。至于要回歸到以前那種領導地位似乎是不可能了。除非能推出那種令人眼前一亮的顛覆性創新,否則諾基亞只能是一個跟隨者。”
根據LG移動部門主管趙俊鎬的內部郵件,LG手機部門或將面臨裁員,據LG上個月公布的信息,旗下移動部門在2016年第一季度虧損17億美元,已連續虧損三個季度。
馬繼華認為,手機領域雖然存在增長放緩的情況,個別季度銷售量會下降,但衰退的情況并未出現,未來還會有一定的增長。也將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隨著華為、小米占據了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越來越難活下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