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英特爾、三星10納米量產之戰 即將點燃戰火
10納米系統半導體芯片量產戰爭已經開始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爾(Intel)和臺積電出面爭奪主導權,研發作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對于相關設施的投資金額也大幅提高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170.htm據ET News報導,三星在業績發表會中表示,2016年底10納米系統半導體芯片量產計劃沒有任何變動,為了按照計劃進行,目前正動員所有的準備力量。
英特爾和臺積電也都宣布了10納米芯片量產投資計劃,英特爾表示2016年的設備投資金額指標將比2015年擴大30%,約為95億美元;臺積電也提高了設備投資金額,宣布2016年約投資90億~100億美元, 2015年臺積電的投資額約為81億美元,2016年的投資規模至少增加11%,最多增加到23%。
三大廠提高投資額與10納米制程的轉換有關。展開10納米芯片量產競爭的主要理由,是為了要搶奪蘋果(Apple)和高通(Qualcomm)這兩個大客戶。高通表示,計劃在三星或臺積電以10納米制程生產新一代的Snapdragon 830,將委托給競爭力較高的一方來生產。
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在14、16納米制程時被三星搶去很多訂單的臺積電,計劃將在10納米時翻盤,臺積電并指出,2016年10納米量產準備的競爭將會決定2017年以后的業績。
英特爾還沒有正式進入代工產業,所以對于10納米制程的準備與客戶公司沒有什么關系。不過之前英特爾曾經公開表示過,將在2017年上市的新型CPU Cannonlake將以10納米制程來量產,所以在日程上也不能再推延了。
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對于10納米系統半導體芯片量產的準備將會在2016年中左右使得相關設備業界受惠,大部分是前段制程的設備部分,并預計在10納米制程中不使用極紫外光(EUV)設備,而將采用浸潤式(Immersion)設備來進行制造。
分析師表示,多重曝光(Multi-patterning)的比重增加,所以預估蒸鍍和蝕刻的設備部分將會受惠。在蒸鍍部分,比起化學氣相沉積(CVD)來說,能以原子層為單位來鍍上薄膜的原子層沉積(ALD)的設備需求預計將大幅增加。隨著線寬縮減程度變高,原本的CVD制程逐漸被ALD制程所取代。
根據Miraeasset資料顯示,以2014年為基準,全球ALD設備的市占率各為:艾司摩爾(ASML)53%,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27%,Jusung Engineering 6%,科林研發(Lam Research)5%,Wonik IPS 5%,Aixtron 2%。2016年開始Eugene Technology也計劃將首次進入ALD設備的市場。
市調業者Gartner預測表示,2016年與邏輯芯片(Logic Chip)有關的設備投資將比2015年增加5%,達到約322億美元的水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