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6年中國半導體行業投資趨勢
生產封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806.htm可以看出目前資本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生產封測環節,14年至今,投資額高達2222億人民幣。其中投資額最大的是聯電在廈門的12寸晶元廠,總投資62億美元,相當于403億人民幣,但由于臺灣對芯片生產技術輸出一直持保守態度,所以該項目初期投資只有13.5億美元,而且只能55納米及40納米制程的芯片,所以業內并不看好該項目。國內資本最大的投資是武漢新芯科技,該廠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存儲芯片生產能力的FAB廠,代表性產品包括45納米和65納米閃存。武漢特意為其設立了300億武漢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重點扶持該廠發展。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紫光在近期和廈門發改委簽訂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繼續拓展以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園為核心的相關產業,總投資約500億元,但由于具體投資方向沒有確立,所以沒有把該投資統計在內。

存儲
除了封測行業之外,最大金額的投資就是存儲芯片的開發。不過,雖然存儲芯片的投資額較大,但只有三次投資。其中,紫光投資38億美元控股西部數據,隨后西部數據投資190億美元收購閃迪。除此之外就是武岳峰聯合清芯華創6.4億美元收購ISSI,該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高性能內存市場上非常強勢。此前,還有消息稱紫光有意斥巨資收購美國存儲芯片設計巨頭美光科技,不過由于美國政府阻礙,紫光的策略已由收購轉變為參股或合作。

數字芯片SOC
在總投資額中,位居第三的則是數字芯片SOC的投資。
近年來最大的數字芯片收購案來自華創投資19億美元收購美國豪威,豪威是一家開發圖像處理芯片的公司。無獨有偶,大基金于2015年6月投資了長沙的國科微電子,國科微的主業同樣也是開發圖像處理芯片。由于以物聯網為代表的IOT應用的興起,催生了高速高精度圖像處理芯片的需求,所以國內資本追捧圖像處理芯片也順利成章。
同時,往年被資本追捧的手機芯片則稍顯沉寂,大基金投資中興微以及盈方微收購的Altair都是基帶芯片公司。在低端手機的主處理器被MTK,展訊,聯芯三強瓜分之時,國內資本把目光投向更加需要技術積累的基帶芯片產業,從投資額角度來看,相比13年紫光分別以17億和91.億收購展訊和RDA的豪邁比起來,現在的手機芯片投資只是小打小鬧。
除此之外,數字芯片行業投資的最大亮點在于華芯通。華芯通是貴州省與高通聯合成立的服務器CPU研發公司,貴州省占股55%,高通占股45%。從該公司的建立也可以看出高通也在謀求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從單純的手機芯片公司擴展到服務器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