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raham:智能硬件成VC標的
近幾年新創團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他們的新創事業大多圍繞著隨智能手機而起的行動應用,而一些育成與VC資金也以行動網絡應用為主要對象。不過,這個狀況已開始轉變,知名創業育成推手,也是Y Combinator(YC)創辦人Paul Graham即看好整合軟件的智能硬件,認為未來會有愈來愈多VC會轉投資這類硬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2723.htmPaul在中國接受專訪時表示,智能手機就是最成功的智能硬件,但它不會是唯一的一種。圍繞智能手機的智能硬件會以物聯網的型式不斷增長,近來市場上所關注的可穿戴式智能裝置,正是一個明顯的應用趨勢。

「芯片技術的微型化、低功耗及運算能力的提升等條件,加上智能手機及Apps的普及,讓智能硬件的生態環境日趨成熟。」
他以YC所投資的一家公司為例,這是一家做機器人的公司,而該公司的機器人有一個最大特色,就是以iPad作為運算及控制的大腦,也就是把iPad變身為可以動作的機器。
若以實際的投資狀況來看,Paul分析指出智能硬件大概占所有創新事業投資的10%,也就是十個中有一個,「看起來不高,但想想以往VC根本不會去碰硬件。」
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雖然投資標的還是以軟件最高,但并不是局限于行動應用或網絡,而更重視軟件與其他領域的結合,例如與實物結合的物聯網項目。
另一個面向是,天馬行空的創意是受到質疑的,Paul即看重創業者本身的領域knowhow條件,他認為在了解該領域需求的前提下去開發手機Apps,很有機會達到改變用戶使用行為的目標,因此決定VC投資的機會就會高達75%以上。
他又舉了Uber為例,由于創辦人對于租車行業已經非常了解,透過手機的定位與實時性,同時結合付費平臺,就徹底顛覆了傳統的電召租車行業,甚至威脅到現有的出租車行業。
總而言之,行動應用的創新商機將進入新的階段,從穿戴式、物聯網到產業行動化等需求已經浮現,新創者的計劃必須更創之有「物」,才能做出差異化的價值,并吸引到投資者的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