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何時能告別血汗發展模式
當我們在享受電子產品便捷、豐富的應用時,在那多彩炫目的數碼背景后,我們是否想到過它的出身和來歷?最近,媒體再一次揭開了電子產品光彩外衣下帶著血汗的實體。
生產線上,年輕的女工們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持續站立在產品線旁不停地勞碌,而她們獲得的是極低的報酬和極差的勞動休息環境,這些仿佛是那個舊時代“包身工”的工作場面卻在一夜之間呈現在世人面前。
為什么女工們沒有獲得應有的酬勞?
為什么超時工作,超強度工作?
為什么工作、休息環境那么差?
……
這一系列的問題逐漸指向了電子行業的代工生產模式,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市場替代性強是這樣的企業的共性,這些原因直接迫使代工企業為了贏得生存不得不將生產成本降到最低,進而一系列的問題逐漸產生。從基本的勞資關系上升為社會嚴重關注現象最終演變成為人性和尊嚴的問題,代工模式就是罪魁禍首嗎?
讓我們來作一個設想,如果能把勞動密集轉變成技術密集,讓低技術含量轉變為技術領先甚至標準領先,這樣的企業應該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相對的盈利能力會較強,在這樣的企業里如果有生產線,女工們也是在盈利空間相對較大的企業工作,盈利不足不能成為壓榨的理由。
這樣的設想有現實的意義嗎?讓我們來參考一組電子百強企業和一些國際企業的統計數字:
電子百強企業營業額合計:1139.8億美元英特爾營業額:354億美元全球排名前10位半導體公司營業額合計:1187.8億美元電子百強利潤合計:29.3億美元安捷倫公司利潤:近29億美元海爾公司利潤額:1.65億美元三星電子利潤額:79.2億美元華為公司:人均23.1萬美元美國博通公司:人均70萬美元電子百強研發經費總投入:42.1億美元三星電子研發投入:超過50億美元
我們得到一個粗淺的比較結果:
電子百強的營業總額相當于三個英特爾的營業額;電子百強的營業總額等于全球排名前10半導體企業的營業總額;電子百強的利潤總額相當于美國安捷倫公司的利潤額;三星電子的凈利潤是海爾公司凈利潤的64倍;美國博通公司的人均收入是華為公司人均收入的3倍;三星電子的研發投入大于電子百強的研發總投入。
由此可見我們的電子企業與國際水平的企業相比,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即整理盈利能力和研發投入都不足,但盈利能力和研發投入又是一對相互桎梏的因素,如何能夠解開這個結只有依靠企業自身、產業界、政府等多方面共同發力,從技術、產業結構分布、投資和政策等多方面綜合著手,走一條從創新到振興的道路。
“在十一五規劃中,電子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關乎國民經濟持續長遠發展的課題”,日前在“2006中國電子創新應用高峰論壇”的新聞發布會上,王秉科副司長談到,“從長遠的規劃目標到當前的政策環境,從建設、監管、研究及配套服務上國家都給予了詳細而廣泛的關注,這是電子行業迎來的新機遇,也是科技建國、持續發展的良好開端。”
希望藉著政府對電子業發展的深切關注和有力的支持,加上業界自身的努力,能夠在不遠的將來有一番大的作為和改觀,把血汗發展模式逐出電子業,讓電子產業為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也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06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2006中國電子創新應用高峰論壇”上,政府、產業界將圍繞創新和應用的話題進行廣泛交流、深入剖析,為中國電子業找出一個健康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讓我們翹首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