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條月產3.5萬片集成電路生產線將開建
中關村發展集團發布消息稱,與北京工業投資公司和中芯國際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出資在北京建設45-28納米晶圓工藝、月產3.5萬片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如此高技術水平和高產能的生產線,在國內尚屬首條。該項目的投產,將有助于北京市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新型平板顯示、云計算、高端軟件業等產業的快速發展。該項目計劃投資35.9億美元,建設一條工藝技術水平為45—28納米、月產能3.5萬片的生產線。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平均銷售收入12.04億美元,年利潤約2.14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6763.htm據介紹,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和增速排名世界第一,集成電路在我國進口產品中已連續多年居首。其中,北京市芯片需求量大,2012年僅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芯片代工需求就超過3萬片/月,產品涉及移動通信、電視、北斗導航、新型存儲等。同時,北京作為“國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02專項的主要承擔單位,在集成電路產業的設計、制造、材料、裝備配套、檢測、封裝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生產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已經掌握了180-40nm工藝技術、相關專利及IP,可實現移動智能終端、3D電視等主流芯片的生產加工。
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北京市重大項目統籌資金代持主體之一,堅持創新突破,運用政府和市場“雙通道”模式,支持重大項目在京發展的重大舉措。
所謂“政府通道”,就是北京市每年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統籌資金,通過中關村發展集團代持;“市場通道”,就是中關村發展集團利用自有資金和利用金融杠桿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兩部分資金由發展集團“打包”后,運用市場化手段,與中芯國際進行市場化對價談判,明確責權利,以股權方式進入。其中,中關村發展集團和工投公司分別代持北京市政府統籌資金1億元人民幣及自有資金2.4億元人民幣,共計3.4億元。
“政府加市場的‘雙通道’模式優勢明顯,對于政府而言,可以改變過去的補貼方式,通過市場化主體以股權方式進入,實現政府資金的監管和循環使用;對于市場而言,在政府明確產業發展定位的前提下,社會資本可以更加放心地投入。這樣可以實現政府資金的效能最大化和社會資本的效益最大化,保證通道暢通,實現對項目的可持續支持。”該負責人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