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廠商如何打造差異化平板電腦?
為贏得市場,平板電腦廠商往往喜歡將硬件配置如處理核的數量作為賣點,不過隨著高端配置進入門檻降低,未來的產品競爭更需要在用戶體驗改善和差異化品牌建立上下功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3761.htm三星在2012年7月Galaxy SIII智能手機發布之初用“Human Nature”來引導客戶,樹立了Andriod高端旗艦品牌形象,銷售量很快突破三千萬;魅族在MX2發布會上也弱化硬件參數的宣傳,讓用戶“忘記參數”;而OPPO Find 5給自己的標簽是“浪漫主義設計”。顯然,喊出這樣口號的廠商已經意識到配置戰爭即將過時,產品的競爭必須尋找新的推銷點。
國內大部分廠商在過去兩三年中一直把硬件配置當作主推的賣點。在硬件處理能力未滿足用戶流暢體驗的時候,配置的提升確實能夠提高產品的體驗并吸引消費者眼球,但是進入2013年后,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比如中興、酷派等廠商均推出了千元四核智能手機,昂達、臺電、藍魔、原道等廠商也紛紛推出了700~1500元價位之間的四核平板電腦,這些廠商拉低了四核處理器的應用門檻,使得四核不再是高端產品的專有配置,低端產品同樣擁有頂級配置。
對于當前國內平板電腦行業,筆者認為可以用十六個字來總結:“公版公模,千機一面,硬件過剩,體驗欠佳”。國內廠商如果不能趁早尋找差異化設計,這個市場將迅速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嚴重結局,過早進入“紅海”。當然,對于這個問題不同廠商有不同的看法。有廠商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一直做山寨市場,并且2012年利潤可觀,為什么要差異化?況且差異化的代價太大。但認真分析這個市場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電子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產品競爭走向生態鏈的競爭,隨之而來產品的價值從硬件向軟件和內容迅速轉移,受平板電腦增量的帶動很多廠商在2012年過得不錯,但不能代表2013年還會繼續,隨著平板電腦市場已經進入了億臺時代,眾多的VCD/DVD、電子玩具、游戲機等廠商面臨轉型升級的需求,會加入平板電腦市場的角逐,而國內廠商普遍缺乏核心技術,最終只能陷入價格戰的泥潭,重走山寨手機的衰敗之路。
平板電腦的產品差異化對于國內廠商來說,變革式創新是很難的,而且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并不一定有回報。相比之下,更多的機會是在應用技術上的創新,給用戶的生活帶來更便捷、更好的體驗,很多廠商由于在應用技術上的創新而獲得市場上的成功,例如E人E本。同時,結合各個行業特點開發的平板電腦產品,以及以平板電腦為中心開發的周邊電子設備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
預計2013年上半年國產四核平板會迅速普及,雖然硬件升級不會結束,但是硬件升級演進的速度一定會放慢,平板電腦的賣點會迅速發生變化。站在2013年平板電腦規模跨越“兩億”這個產業轉折點上,有實力的廠商應該提前布局在用戶體驗的改善和差異化品牌建立上。

圖:平板電腦廠商可從不同方面實現差異化,提升產品附加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