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專題 > 半導體技術進入10納米世代材料、機臺將是2大挑戰

        半導體技術進入10納米世代材料、機臺將是2大挑戰

        作者: 時間:2012-02-22 來源:ic72 收藏
                全球產業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發展雖有面臨瓶頸的挑戰,然目前業者仍積極發展新材料,并在制程微縮上加緊腳步,國研院國家納米元件實驗室便表示,「三角型鍺鰭式晶體管」技術可克服矽基材上的鍺通道缺陷問題,讓技術進入10納米制程。

                半導體產業制程演進速度愈來愈快,英特爾 () 22納米制程即將進入量產,臺積電制程技術也進入28納米,DRAM技術制程年底進入30納米,2012年將進入20納米世代,而NAND Flash產業制程在2011年則是26、27納米制程,2012年將進入20、19納米制程,半導體業者預計未來2、3年會進入14納米制程世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9346.htm

                半導體業者表示,制程技術愈往下微縮,尤其是半導體制程技術在進入10納米制程以下,新機臺和新材料會是半導體業者面臨的2大挑戰,以新機臺設備為例,超紫外光微影(EUV)價格昂貴,對于半導體業者而言相當頭痛,平均1臺EUV機臺設備要1億美元,折合新臺幣要30億元左右,對晶圓廠而言是非常高價的投資。

                臺積電研發資深副總蔣尚義曾表示,臺積電在14納米制程還未決定采用哪里一種機臺設備,EUV機臺效率讓晶圓產出不如預期,半導體制程技術未來不論是用EUV技術或是多電子光束無光罩微影技術(MEB),半導體設備端都是很大問題,需要再加把勁。

                半導體材料方面,國研院國家納米元件實驗室表示,相較于矽基材,純鍺材料的晶體管運行速度可提升2~4倍,而「三角型鍺鰭式晶體管」技術則可克服矽基材上鍺通道會出現缺陷的問題,可實現10納米晶體管元件;再者,「銀金屬直立導線技術」則是利用底部成長(bottom-up)方式,突破傳統鎢金屬栓塞結構在尺寸微縮時的制程瓶頸。

                國家納米元件實驗室分析,銀是目前電阻值最低的金屬,可符合10納米世代金屬導線制程需求。

                再者,在矽芯片上制作綠色環保雙面入光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結合銅銦鎵硒薄膜晶體管技術,可開發「自供電力線路模塊的矽基太陽能元件」,包含多項與集成電路后段連導線兼容的關鍵技術,包括低溫(~400°C)銅銦鎵硒薄膜共蒸鍍技術、無鈉無鎘綠色環保制程技術和高光采集率表面粗糙化技術,可緊密與半導體產業及技術結合。



        關鍵詞: 半導體 Intel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甘洛县| 惠水县| 朔州市| 舒城县| 车险| 澄城县| 翁牛特旗| 山阴县| 七台河市| 陆川县| 玉林市| 康定县| 秦安县| 永和县| 河曲县| 永泰县| 湖州市| 沈阳市| 泊头市| 贵德县| 新龙县| 青州市| 邯郸市| 元朗区| 筠连县| 平和县| 杂多县| 上蔡县| 石家庄市| 雷波县| 鸡西市| 德昌县| 出国| 平原县| 德江县| 正宁县| 珲春市| 婺源县| 年辖:市辖区|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