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芯片制程邁向28納米 封裝技術大戰再起

        芯片制程邁向28納米 封裝技術大戰再起

        作者: 時間:2011-06-07 來源:DigiTimes 收藏

          隨著制程逐漸微縮到28納米,在密度更高及成本降低壓力下,銅柱凸塊(Copper Pillar Bump)技術正逐漸取代錫鉛凸塊,成為覆晶主流技術,變革大戰再度開打。由于一線封裝大廠包括艾克爾(Amkor)、日月光、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矽品等皆具備銅柱凸塊技術能力,業界預期2012年可望放量生產,并躍升技術主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0096.htm

          制程逐漸自40納米往28納米微縮,芯片體積變小,對空間、密度要求更高,加上成本壓力有增無減,促使芯片廠紛改采銅柱凸塊技術,封測相關業者表示,主要通訊芯片大廠如德儀(TI)、高通(Qualcomm)、邁威爾(Marvell)、博通(Broadcom)、英飛凌(Infineon)紛跟進采用,目前主要封裝大廠皆具備銅柱凸塊技術能力,其中以艾克爾因與德儀合作OMAP4平臺,進展腳步最快,其次為日月光、星科金朋和矽品。

          事實上,以英特爾(Intel)為首的IC芯片制造業,已開始在特定產品采用銅柱凸塊覆晶技術,初期主要用在PC相關芯片,然近期通訊芯片產品采用銅柱凸塊情況益趨增加,象是德儀基頻芯片平臺OMAP4便采用銅柱凸塊技術。封測業者表示,由于智能型手機講求短薄、功能多元及電力持久等特性,為預留較大電池空間,不僅需提高芯片密度,芯片厚度亦必須變薄,使得銅柱凸塊成為較佳的覆晶植球技術。

          面對演變,日月光在銅打線制程腳步相對領先,但在銅柱凸塊落后艾克爾,近期已開始送樣認證,根據客戶產品藍圖規畫,隨著28納米制程在2012年躍升主流,將推升銅柱凸塊需求大幅成長。

          對于以邏輯IC為主的封裝廠,覆晶植球技術自錫鉛凸塊轉為銅柱凸塊,封裝廠仍可沿用舊機臺,只需更換電鍍液即可,轉換成本不高,但對于以金凸塊為主的廠商,轉換技術可能較不易,以頎邦為例,由于金價高漲,降低成本不易,其雖擁有銅柱凸塊技術能力,但由于金凸塊和銅柱凸塊制程不同,必須投資新產線,以投資1萬片12寸晶圓所需銅柱凸塊制程產線而言,全線資本支出恐達新臺幣10億~20億元,所費不貲。

          在英特爾促使下,PC相關元件已率先采用銅柱凸塊,估計自2010~2016年銅柱凸塊市場復合成長率為19.68%(研究機構Yole Developpement資料),2012年銅柱凸塊技術將取代錫鉛凸塊躍升技術主流,預期到2016年將有一半覆晶植球晶圓采用銅柱凸塊技術。



        關鍵詞: 芯片 封裝技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珠海市| 师宗县| 太保市| 河北区| 三亚市| 靖远县| 浦城县| 绵竹市| 湟中县| 库尔勒市| 楚雄市| 莎车县| 根河市| 瑞昌市| 尚志市| 龙口市| 武义县| 垦利县| 汾西县| 马公市| 儋州市| 上杭县| 留坝县| 鄢陵县| 娄烦县| 东莞市| 霸州市| 阿克苏市| 平度市| 甘孜县| 高雄县| 南昌县| 贵港市| 花莲县| 蓝山县| 台山市| 丘北县| 榆林市| 富民县| 祥云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