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次發力半導體業
印度政府表示,將落實一項半導體業計劃,正尋求50億美元投資,建設兩座12英寸半導體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8989.htm這讓筆者想起該國2007年公布的一項方案。當時它說,未來幾年將全力發展半導體業,并對企業開出10年內每年享受20%至25%的補貼政策。那時,印度媒體一直強調,要在未來3年內超越中國。
為配合產業化,印度政府還效仿中國“909工程”,成立一個名為SemIndia的項目,規劃投資30億美元。借此,印度半導體產業協會曾針對中國展開激烈的招商戰,前往美、日、韓及中國臺灣,游說英特爾、德儀、臺積電等大廠。
當時筆者正在跟蹤英特爾在華規劃的12英寸項目。印度較早一直游說美國政府,試圖將其拉到當地。此番招商戰讓中國業內人士感到焦慮,前任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俞忠鈺對筆者說,印度未來一定會成半導體業新的轉移重心,中國應提前建立對策。
不過,由于投資環境、基礎設施,尤其是IT產業配套缺乏競爭力,4年過去,印度半導體業依然十分微弱。國家工程SemIndia早已轉型做通信設備。截至目前,印度半導體制造項目僅有幾座8英寸半導體廠,且全屬外資控制。
調研機構In-Stat統計顯示,2005年,印度半導體產值僅11.8億美元,2010年30多億美元。與中國已不在一個競爭層面。截至2010年,中國有14條8英寸生產線,僅投產的12英寸制造項目便有5座,即中芯3座(1座屬托管)、英特爾大連廠、韓國海力士無錫廠。
筆者獲悉,本月底,中國“909工程”的升級——華虹與宏力的聯姻華力微電子12英寸工廠也將試產。
以2010年銷售收入計,中國半導體業為1440.2億元,是印度7倍多,且整體產業鏈構建相對完善。
半導體產業被視為工業的“稻米”。印度政府已經意識到差距。上周它表示,由于本土嚴重缺乏半導體制造企業,導致芯片產業幾乎完全依賴國外,造成印度IT產業步入瓶頸期。
不過,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江上舟看來,中國還沒有驕傲的資本。由于缺乏中國芯,截至目前,即便在本土,填補最大需求的依然是海外巨頭。與美韓日等發達市場比,中國規模明顯落后。
Gartner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達2994億美元。中國僅占7%多一些。事實上,中國半導體業產值幾乎只是巨頭英特爾一家營收的二分之一。
未來幾年,印度恐怕也會成強勁對手。盡管產業鏈不完整,尤其制造規模遠遜中國,但印度半導體設計業強勁,尤其是在設計服務與嵌入式市場。較早時,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王文漢對筆者說,半導體設計類似軟件業,未來全球硬件產業會追隨軟件業布局。
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在承接全球半導體業轉移過程中,印度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對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