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聯電務實研發策略奏效

        聯電務實研發策略奏效

        —— 不跟進技術競賽
        作者: 時間:2011-04-12 來源:工商時報 收藏

          代工廠40納米及28納米等先進制程技術競爭激烈,臺積電目前仍是全球最大40/28納米產能供應者,全球(GlobalFoundries)及韓國三星電子等2家業者緊跟在后,但過去與臺積電在技術研發上競爭激烈的,已多次表示,不會跟進其它同業進行軍備競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8574.htm

          全球集成元件制造廠(IDM)在過去5年中,開始大動作轉向輕廠(fab-lite)或資產輕減(asset-lite)策略方向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半導體的技術投資太花錢,但卻不易回收。

          以目前成熟的65/55納米制程來說,光研發所需費用就高達3億至4億美元,但制程微縮到45/40納米時,研發費用已拉高到將近9億美元,若要再往下走到28納米或20納米,研發費用投資高達13億美元之譜。

          由于晶圓代工廠的平均毛利率已大不如前,對現在的來說,就算產能利用率高達9成以上,但毛利率僅能維持在30%以上,若真的要與臺積電、全球晶圓等同業進行技術競爭,幾乎已確定很難賺到錢。

          所以,自現任董事長洪嘉聰及執行長孫世偉上任以來,已經有了新的發展策略,即是不再跟著臺積電或全球晶圓進行技術競爭,策略上將轉向獲利優先的營運導向,也就是聯電強調的客戶需求導向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Customer-Driven Foundry Solutions)的提供者。

          孫世偉曾提及,聯電在32納米及28納米的研發持續進行,但主要考量是等客戶有真正需求,才會建置相對應技術產能,如此,才能提供客戶更多更好的服務。

          聯電大客戶德州儀器在近期決定,28納米OMAP5應用處理器將以聯電為最優先代工廠,卻將代工廠之一的三星剔除在名單之外,關鍵原因之一,就是三星無法提供德儀最適切的服務。

          由此來看,晶圓代工市場發展已走上服務至上的方向,聯電以服務及客戶需求導向為出貨點,其實正好抓住了產業發展潮流。



        關鍵詞: 聯電 晶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长岭县| 大竹县| 台东市| 易门县| 鄂托克旗| 临漳县| 正阳县| 周至县| 大洼县| 揭阳市| 北流市| 田林县| 桂平市| 开江县| 乌鲁木齐县| 长汀县| 东明县| 巴彦县| 浦东新区| 甘南县| 西贡区| 泸溪县| 宁波市| 甘德县| 丰顺县| 四子王旗| 山西省| 若尔盖县| 修水县| 邢台市| 丰顺县| 天气| 涟源市| 贵州省| 宜兰县| 文水县| 杨浦区| 梁山县| 贺兰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