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小公司推出100核CPU 性能是英特爾四倍
由于打破了摩爾定律的限制,這個數量可以不斷向上,我們預計核的數量平均每兩年會翻一倍,以后聽到上千個內核的CPU也不稀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0270.htm《21世紀》:這種顛覆性會在多大程度上沖擊產業生態,或者引發產業格局的大變動?
歐明德:在芯片產業的價值鏈上,這種情況總在發生。當出現一種新技術或者新模式,更多的新面孔也跟著出現,市場就會開始洗牌。比如最近大家都看到的聯發科,就是抓住了一個機會從而改變了產業。
一開始就把市場對準中國
《21世紀》:Tilera成立僅有五年,為何就能掌握如此先進的技術,這五年來你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歐明德:雖然公司成立僅有5年,但從技術方面看已經有很多積累了。從1994年起,我們的CTO就在麻省理工大學開始二維網狀架構的多核研究。2002年,他做出第一款真正16核的半導體產品。
2004年,我們引入了包括華登國際等在內的四家著名風投,臺積電也是我們的策略投資人,目前我們已經進行了三輪融資,到2007年就正式推出了商用產品。近兩年,我們的重點是建立品牌和提高客戶接受度,目前在全球已經有37種語言的發布,這方面互聯網幫了很大的忙。
《21世紀》:未來在服務器市場你們將與英特爾等大型企業展開正面競爭,作為一家小公司,你認為優勢何在?
歐明德:英特爾是一家很成功的公司,我們不希望引起太多他們的關注。需要強調的是,我們的技術來自MIT,有著16年的研發積累,目前擁有50 多項多核相關的世界專利。另外,在硅谷,高校和產業有著很緊密的聯系,從研究到產業轉化,再到獲得商業成功,有著很成熟的經驗。這讓我們更有信心成功。
說到具體的競爭優勢,作為小公司,我們在技術的先進性方面更有優勢,而且更加靈活。首先,我們只專注細分領域的核心技術發展,不會進入到英特爾的傳統PC市場去跟他們競爭。第二點更為重要,因為很多人不喜歡壟斷,這讓Tilera有機會得以發展。
《21世紀》:聽說Tilera的產品可以應用于TD-SCDMA制式的基站,可以說你們一開始就把市場對準了中國,這個決策是基于怎樣的判斷?
歐明德:在TD-SCDMA系統里,這么一個高性能的多核處理器主要是集中在基站。在核心網上,我們主要做很多安全方面的處理。Tilera技術可以讓基站更加小型化、軟件化和統一化。
目前我們25%-30%的利潤來自中國。中國的OEM市場做得非常好,而且中國廠商有一個特點,就是在采納新技術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這讓我們 相信中國的客戶能夠很好地接納Tilera的新技術。未來5年,隨著云計算的發展,我想來自中國的利潤百分比將會達到40%-45%。
《21世紀》:你認為對Tilera來說目前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歐明德:最大的挑戰是要持續保持創新,保持在這個領域的技術領先性。另外一點,因為這是對編程思維的一個挑戰,我們需要讓更多人相信確實可以存在100個內核這件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