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芯片業務獨立實體落地合肥
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旗下芯片業務正式邁出獨立運營的關鍵一步。
據工商信息顯示,安徽神璣技術有限公司已于6月17日完成注冊,注冊資本1000萬元,經營范圍涵蓋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多個領域。
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蔚來硬件副總裁白劍,此前曾擔任小米芯片和前瞻研究部門總經理,并于2020年11月加入蔚來。公司注冊地址與蔚來中國總部同位于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恒創智能技術園,與蔚來中國總部地址相同。
這一動作被業內視為蔚來應對持續虧損壓力、激活芯片業務活力的重要戰略調整。
自研芯片之路
蔚來自研芯片之路始于2021年,由李斌親自推動。除“神璣NX9031”外,公司還開發了激光雷達主控芯片“楊戩”,并于2023年9月發布。據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表示,自研芯片可使單車成本降低超1萬元,以2024年22.2萬輛交付量計算,潛在降本空間超20億元。
蔚來芯片業務獨立計劃始于2024年7月,在 NIO IN 2024 蔚來創新科技日活動現場,公司宣布自主研發的5nm智駕芯片“神璣NX9031”流片成功。該芯片集成超500億晶體管,搭載32核CPU、高動態范圍ISP及自研NPU,算力超過1000TOPS。此外,蔚來還推出了“楊戩”激光雷達主控芯片,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優勢。
今年 4 月的上海車展上,蔚來宣布 “神璣 NX9031” 開始量產上車,首先搭載于蔚來 ET9 車型,并陸續搭載于蔚來后續新車型,如 2025 款蔚來 ES6 和 EC6 等。
神璣芯片設計負責人張丹瑜在今年 5 月蔚來新車上市發布會上介紹,神璣 NX9031 的設計研發歷時兩年、性能測試歷時一年,其部分性能指標優于第三方提供的行業通用芯片,且量產時間比英偉達最新一代智能輔助駕駛芯片 Thor-U 提前數月。每顆神璣芯片都有完善的冗余安全電路,能夠做到實時檢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會立即自我糾錯和故障隔離。神璣 NX9031 的實際算力約為英偉達 Orin-X 的 4 倍,內存帶寬為 546GB/s,是英偉達 Thor-U 芯片的 2 倍。它可以讓各種網絡結構的模型在車上部署和運行,也能讓各種計算資源在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底盤間跨域調度。
獨立實體落地,承接外部訂單
李斌認為,智能輔助駕駛芯片、整車全域操作系統和智能底盤將取代燃油車的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成為智能電動車的 “新三大件” 。自研芯片除了能提升技術實力,還有望幫助蔚來實現技術降本,全面提升銷售額和毛利率,并優化費用控制,以達成整體經營目標。
李斌透露,神璣 NX9031芯片研發投入相當于建設1000座換電站的成本,按單站150萬-300萬元造價計算,總投入達數十億元。
獨立實體安徽神璣的成立,標志著蔚來芯片業務從內部研發部門轉向市場化運營。接近蔚來人士向媒體證實,拆分后的芯片業務將承接其他車企訂單,李斌此前亦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上公開表示:“蔚來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對全行業開放,想買最好的芯片可以找蔚來?!?/p>
這一策略與華為將車BU拆分為深圳引望子公司類似,旨在通過獨立運營提升業務靈活性。
引戰投謀控股權,財務壓力倒逼改革
盡管蔚來未公開具體融資計劃,但多方消息顯示,存在兩種可能的股權結構模式:一是僅引入外部資金,項目實體股權由蔚來主體與外部投資者共同持有,芯片自研團隊繼續保留在蔚來體系內;二是設立員工持股平臺,與蔚來及外部投資者共同持股,實現業務的實質性分拆。最終方案尚在協商中。
此舉被視為緩解蔚來財務壓力的關鍵舉措。財報顯示,2024年蔚來研發投入達130.37億元,2025年一季度凈虧損擴大至67.5億元,現金流壓力持續加劇。
業內分析認為,蔚來選擇此時拆分芯片業務,還可能與智駕芯片投融資環境變化有關。
當前國產智駕芯片市場由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企業主導,蔚來需在技術迭代與成本控制間尋求平衡。汽車分析師張翔指出,車企自研芯片需長期投入,若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可能淪為“技術負擔”。
2023年前后,智駕芯片領域曾掀起投融資熱潮,但當前資本趨于謹慎。一頭部半導體投資機構人士指出:“智駕芯片估值預期高,且頭部企業格局已現,退出路徑不確定性增加?!北M管如此,蔚來仍希望通過獨立實體吸引外部資金,分擔研發成本。
未來展望
蔚來芯片業務獨立,折射出造車新勢力在“靈魂論”爭議下的突圍路徑。通過拆分核心業務引入戰投,蔚來既能緩解資金壓力,又可保留技術控制權。若成功,這一模式或為其他車企提供參考。
目前,安徽神璣已啟動外部訂單承接,但具體客戶名單尚未披露。業內普遍認為,蔚來需在技術開放性與市場競爭力間找到平衡點,方能在智駕芯片賽道占據一席之地。隨著獨立實體落地,蔚來“技術換盈利”的賭局正式進入實操階段。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