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半導體器件專家施敏去世!臺積電:他對半導體產業居功甚偉!
據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當地時間11月7日發布的訃告顯示,著名半導體器件專家、教育家施敏于11月6日安詳離世,享年87歲。
訃告中稱,他的非凡一生以及對電子和半導體器件世界的貢獻,將被銘記和珍惜。施敏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據中國工程院網站介紹,在半導體設備,尤其是半導體接觸,微波器件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技術的研發中,施敏的貢獻具有奠基性和開創性的意義。尤其是他參與研發的非易失性半導體存儲器(NVSM),影響深遠,隨之誕生了包括閃速儲存器和電可擦只讀儲存器(EEPROM)在內的大量儲存設備。NVSM的問世,促成了功能更為強大的信息儲存技術的發展,它們應用廣泛,人類受益無窮。
訃告信息顯示,施敏于1936年3月21日出生于上海 ,他的早年生活充滿求知欲和對科學的熱情。
1957年,施敏從臺灣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1960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碩士學位,1963年獲得斯坦福大學電機博士學位后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在此工作直到退休。
施敏在微電子科學技術著作方面舉世聞名,他所著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最暢銷的書之一,曾被翻譯成六種語言,銷售超過100萬冊,被引用次數達兩萬多次,有“半導體界的圣經”之稱。
值得一提的是,施敏和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及不久前去世的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三人博士班都是同一指導教授約翰·莫爾(John Moll)。
臺積電:施敏對于全球半導體產業厥功甚偉
臺積電今天表示,對于施敏離世深感惋惜,施敏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居功甚偉,其在非易失性內存的鉆研成果對整體產業影響深遠,并見證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與茁壯。
臺積電指出,施敏在非易失性內存上的鉆研成果對整體產業影響深遠,他也是在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中濃重的一筆,不僅在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開創時期提供重要建議,見證產業的發展與茁壯,更是現今業界諸多優秀人才的關鍵啟蒙,對產業永續發展功不可沒。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施敏啟蒙了70年代臺灣半導體優秀的一代人才,其共同著作《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為全球許多世代的莘莘學子及科學家半導體研發的重要資源。感念施敏一生對人才培育的奉獻,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編輯:芯智訊-林子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