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事》參考價值還有多少?作者謝志峰博士來解答

艾新德魯夫執行院長 幻實 (左) 艾新德魯夫創始人 謝志峰(右)

哪些國外公司在12吋晶圓上制造MEMS芯片?
芯片制作的最高門檻是?我國的薄弱之處在哪兒?
怎樣看待風華一號取得的突破?
《芯事》的應用價值
芯粉答疑 | 《芯事》參考價值還有多少?作者謝志峰博士來解答

聽友47142506提問:哪些國外公司在12吋晶圓上制造MEMS芯片?
謝志峰(主講人):MEMS的英文名字叫mechanical electronic machine system,是集微傳感器、微執行器、微機械結構、微電源微能源、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高性能電子集成器件、接口、通信等于一體的微型器件或系統。傳統的MEMS品種很多,量很小,而且每一顆芯片的尺寸也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實驗室大多用4吋、6吋并且逐漸往8吋上增大,現在加速器、陀螺儀,還有壓力傳感器都采用了8吋的晶圓,據我所知12吋的目前還沒有投入應用。

MEMS技術是一個新興技術領域,主要屬于微米技術范疇,對科學技術和人類生活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尤其對微小衛星的發展影響更加深遠
(圖源:百度百科)
幻實(主播):也就是說這個東西其實不需要在大尺寸的wafer上做?
謝志峰(主講人):對,因為傳感器很小,8吋就能做很多,如果用12吋來做就不劃算了。未來12吋也是可能的,但目前為止所知的MEMS都是6吋、8吋。
幻實(主播):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防疫過程中需要使用的測溫儀“一槍難求”,很多做紅外探測的傳感器公司都缺貨,但是目前來說好像也是8吋的晶圓在支撐這一類傳感器的生產需求。
謝志峰(主講人):對,而且這也是暫時的需求。我們剛剛在說MEMS,其實有一個更廣的概念叫傳感器。比如圖像傳感器(CMOS image sensor),它也是一種傳感器,但它不是用MEMS,而是用圖像,這類主流都用12吋了,所以用不用12吋要看具體的產品和應用場景。
幻實(主播):只有適合自己的工藝才是最好的。
謝志峰(主講人):要講性價比,要務實。

聽友小理性提問:縱觀全球產業,芯片在哪一方面門檻最高?中國在哪一方面最薄弱?
謝志峰(主講人):這個問題問得很大,我們把它分段來解釋。
芯片是一個全球產業鏈,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所有的環節。對中國而言最薄弱、最困難的是我們的材料、裝備、 EDA、工業制造軟件等,真正需要我們建立的是整個的生態系統。

芯片產業鏈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幻實(主播):最近國務院印發了《促進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2025年中國芯片的自給率要達到70%。
謝志峰(主講人):確實,我們有一個宏偉的目標就是2025年要達到70%。
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產業中低端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0%以上,但是高端我們依舊非常弱。我認為2025年自給率達到50%就算成功了,70%會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幻實(主播):現在的半導體公司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今后可能會有更多的后起之秀。
謝志峰(主講人):其實我們需要的是“大而強”,可是我們現在是多而弱。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世界級公司能參與全球競爭,而不只是在中國能夠占一席之地。

聽友小城如詩提問:看到消息稱:高性能顯卡風華一號實現了數據中心國產高性能圖形GPU零的突破,大幅提升了國產GPU的圖形渲染能力,在5G數據中心元宇宙、云桌面、云游戲、云手機等領域將大放異彩。以上說法準確嗎?它和英偉達的區別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國內有哪些公司從事CPU、GPU的研發,目前進度怎樣?

“風華1號”GPU (圖源:百度百科)
謝志峰(主講人):首先值得祝賀的是我國高性能的圖形GPU有零的突破,這只是個開始。英偉達作為一家全球GPU的龍頭,它的強大不僅體現在芯片,它對應的生態系統是最完整的,所以二者不可比擬,我們還沒有到與英偉達比較的地步,眼下只是有一個從“0”到“1”的突破,未來的路還很長。
另外據我所知,風華一號的出品公司是一家 IP公司—芯動科技,它并不是真正做產品的公司,但它可以讓很多公司用它的IP來做產品。
我們再來羅列一些國內CPU品牌,比如龍芯、申威處理器、飛騰CPU、兆芯等。大家都在努力,目前為止性能不錯,但是離英特爾、AMD的水平還有距離。

聽友飛翔的藜麥提問:《芯事》2018年初版,至今已經四年了,它是否還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芯事》
謝志峰(主講人):俗話說“溫故而知新”,不知道歷史就不知道未來。就像《芯事》封面安迪·格魯夫所說——當你要想知道未來的時候,你就看過去幾十年發生了什么。這本書是對過去60年集成電路產業的總結,對未來依舊有參考價值,這一點會長期存在。
從2018年到2021年整個產業發生了不少新動態,這些信息在我們過去三年的喜馬拉雅APP音頻節目中都有記錄,在“芯片揭秘”公眾號里也介紹過很多。如果聽眾朋友們想具體了解,歡迎大家把“大咖談芯”近300期的節目都去聽一聽。《芯事》有對產業60年的總結,公眾號有近三年來的時事評論,這樣二者結合大家就能了解整個產業狀況。
此外劇透一下,《芯事2》今年即將發布,這本書不但會講這幾年發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會講未來20年全球、尤其是中國的芯片產業應該如何發展,提出我們的一家之言。
幻實(主播):也請大家一起期待這本書的發布,并持續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芯友答疑將會以兩月一次的頻率更新,歡迎聽眾粉絲們積極留言!期待提出你的產業觀點與問題,我們會挑選有料、有趣、有價值的問題由主講人謝志峰博士為你獨家解答。
更多精彩活動請持續關注芯片揭秘,我們一起共創國潮芯生態!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