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關停哲庫引發人才搶奪大戰 芯片設計企業加速去庫存
5月12日,OPPO宣布關停旗下芯片設計公司哲庫科技(ZEKU)的業務,這猶如一道晴天霹靂,震動了國內芯片行業。
OPPO方面解釋稱,這是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做出的慎重決定。
在全球消費電子行業下行的情況下,上游芯片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哲庫關停成了當下行業調整的一個悲涼注腳。
不過,有意思的是,哲庫關停引發了芯片獵頭行業的火熱關注。3000余位芯片人才引得不少芯片公司加入搶人,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
但總的來說,哲庫關停對行業的震動仍然不小。全產業同此涼熱,5月15日,A股芯片產業鏈承壓,寒武紀、國芯科技、卓易信息、中微公司、全志科技等紛紛下跌。
反觀A股芯片產業鏈一季報,相關表現究竟如何?是否有好轉跡象?
研發投入加大
啟信寶數據顯示,2021年哲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繳納社保1261人,哲庫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繳納社保450人。另據媒體報道稱,哲庫總員工數約3300名。
哲庫在成立之初快速招兵買馬,從展訊、聯發科等芯片制造公司挖了一批芯片基層工程師。哲庫的關停意味著,將有一批芯片人才得以釋放到市場中。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曾現場報道,當日上午剛傳出解散消息,下午就有多位芯片公司獵頭在哲庫門口招聘。
從事芯片獵頭業務的探索科技,其相關負責人迅速成立了相關對接群,推薦哲庫員工入職。
“哲庫的人才都很優秀,其中部分工程師尤其搶手,所以消息一出,獵頭和其他芯片設計公司都紛紛下場撈人,我們自然也不會置身事外?!痹撠撠熑藢?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會優先考慮為哲庫就業困難的那一部分員工重點提供就業服務,也會積極支持哲庫原各研發小組以成建制的方式再就業,這兩種有點難,但是更有社會價值,我們愿意把搶手的熱門人才留給其他獵頭單位和招聘企業?!?/p>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業內多家企業已經展開了“搶人大戰”,聞泰科技(600745.SH)、禾賽科技(HSAI.O)、大疆等公司拉了相關溝通群,向哲庫員工拋出橄欖枝。
這是芯片行業的獨特之處,盡管面臨行業下行,但在這個重研發投入的領域,相關公司仍十分看重研發創新,這從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也可管窺一豹。
例如,國芯科技(688262.SH)對今年一季度業績下滑的解釋是,因為報告期內增加了研發人員數量,進行了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導致該季度研發費用比上年同期增加3017.15萬元,增幅達到136.02%。
從研發費用看,國芯科技一季度確實有較大增長,為5235萬元,上年同期為2218萬元,去年全年為1.522億元。對于研發投向,公司稱是為了為抓住高端汽車電子芯片、高可靠存儲芯片和高性能高安全邊緣計算芯片的發展機遇,圍繞上述領域增加了研發投入。
國芯科技的選擇并非個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行業低谷布局長期賽道,成為當下很多芯片企業的選擇。
今年一季度,80家芯片產業鏈公司總研發費用達到171億元,上年同期為145億元。其中,有60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出現同比增長,除了國芯科技,芯源微(688037.SH)、晶盛機電(300316.SZ)、鋮昌科技(001270.SZ)的研發費用在今年一季度的增幅也超過了100%。
當然,研發費用的增長和業績表現成很大正相關關系,芯源微、晶盛機電研發費用大幅增長的前提,是超100%增長的凈利潤作為支撐。而今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出現下滑的公司,往往伴隨著凈利潤下滑,研發費用降幅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凈利潤同步下滑。
芯片設計企業去庫存加快
總的來看,芯片產業的總體業績并未出現轉好跡象。據Wind數據,今年一季度,A股芯片產業鏈的80家上市公司中,26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而上年同期,凈利潤實現增長的芯片企業是52家;去年全年,這一數據是30家。
從營收和凈利潤總額數據更能直觀地反映行業變化。今年一季度,80家芯片公司共實現歸屬凈利潤89.71億元,上年同期為143.45億元;實現總營業收入1407.21億元,上年同期為1472.93億元。兩個關鍵指標均出現下滑,行業面臨的考驗顯而易見。
具體來看,有三家公司凈利潤出現數倍下滑,跌幅最大是國芯科技,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現首虧,虧損0.27億元,下滑幅度超8800%。
需要指出的是,芯片產業鏈業績有所分化,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下降的企業以芯片設計環節居多,如國芯科技、芯??萍?/span>(688595.SH)、國民技術(30007SZ)、龍芯中科(688047.SH)、匯頂科技(603160.SH)、全志科技(300458.SZ)等降幅均靠前。
與此同時,業內關注的去庫存進展,A股公司呈現出步調不一。
2022年一到四季度,80家公司的單季庫存分別為1665.8億元、1790億元、2017.5億元、2007.9億元,今年一季度末為2058億元,有54家公司存貨較去年底增長。
從增長絕對值來看,北方華創(002371.SZ)、晶盛機電、通富微電(082156.SZ)、中芯國際(688981.SH)今年一季度存貨增長在10億元以上。有意思的是,北方華創、晶盛機電均處于設備環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多次指出,由于晶圓廠擴產和國產化導入需求,本輪行業下行中,設備企業受影響較小,在業績逆勢增長的情況,存貨也水漲船高。
通富微電處于封測環節,受下游需求影響,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均出現業績下滑,去年公司已對存貨進行了減值處理,今年一季度存貨繼續上升,并非是一個好的信號。
中芯國際的高庫存風險同樣存在,一季度末存貨較去年底增長了12.6億元。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出現下滑,主要是由于晶圓銷售量減少及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
不過,中芯國際并不擔憂庫存風險,反而表示二季度將提高產能和出貨量。
對此公司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第一,比起三個月以前,全球市場雖然還處于底部,但近期在不同領域察覺到中國客戶信心的回升;第二,部分標準產品需求已經觸底,去年率先進入去庫存階段的高壓驅動、攝像頭芯片和專用存儲器領域出現向好的變化;第三,國內終端整機公司積極創新,尋求市場突破,推進新產品和首發新性能的實現,給公司的急單快速增長。
總體上,行業庫存仍在增長,但如果聚焦芯片設計行業則可以發現,相關公司去庫存步的伐明顯在加快。
據Wind統計,49家芯片設計2022年底總庫存為502億元,今年一季度末為487億元。其中,卓勝微(300782.SZ)、晶晨股份(688099.SH)、匯頂科技、韋爾股份(603501.SH)等在去年就遭遇了業績下滑的陣痛,今年一季度業績下滑的同時,去庫存步伐加快,韋爾股份一季度末庫存降低15億元,匯頂科技降低4.45億元。
如何看待芯片行業下半年的****?
中芯國際對2023年的展望具有一定代表性,該公司認為,雖然二季度收入觸底回升,但下半年復蘇的幅度還不甚明朗,整體來說,尚未看到市場全面回暖,因此對于全年的指引維持不變。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